滿月當空,繁星隱匿。
月光之下,多了分寒意,少了許點綴。
少年佇立在蓮池旁,低著頭不知是在看那蓮花還是那輪水中月,又或者是那倒映在池中的滿麵哀愁。
少年名叫沐誠,十六歲年紀,武者六段的修為。
怎麼說呢!這修為隻能勉強算合格而已。
東皇神洲,武者為尊。武者的修為分為十階,分別為武者、尚武者、真武者、師武者、宗武者、王武者、帝武者、皇武者、聖武者,每階又分為十段。修成聖武者十段之後可化為假武神,假武神又為七星,七星之後即可封為武神。
武者之路,人人可行。不過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就是武者五段罷了。
如果你能在十六歲之前獲得武者六段的修為,就可以入武者學堂潛心修行。而這隻是一塊敲門磚,你還必須在三四年之內,提升到武者十段,最後經過試煉,達到尚武者一段,才算真正走上了武者之路。
要是二十歲還達不到尚武者一段,就再也沒有進武道宗門學堂修煉下去的資格了。
雖然沐誠才十六歲,但在同期的講武堂學員中也是個大齡了,這裏的學員大多十四歲入武者學堂,極少數天才十二歲入武者學堂。
所以時間對與沐誠來說那是十萬分珍貴的。
那沐誠在蓮池旁低著頭看的是什麼呢?更確切的說他在想什麼呢?
是四張麵孔,是父親的終身遺憾,是母親的含辛茹苦,是叔父的萬分期待,是堂弟的尊敬崇拜,以及自己的心有不甘萬分悔恨。
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不可能為了自己而活,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責任,為了親情,為了恩情,為了友情,為了諾言,為了一口氣而活。
沐誠的父親沐禮醉心武者之路,可惜天意弄人,一生隻停留在武者十段,鬱鬱而終。父親去世那一年,沐誠才五歲,然而他永遠都記得父親臨終之前眼神是對武者之路的遺憾,是對沐誠母子不舍與虧欠。也永遠銘記父親的最後一句話:“聽你娘的話。”
失去了頂梁柱的沐家一落千丈,沐誠與母親張燕二人相依為命,生活困苦。孤兒寡母,以編草席草鞋為生,沐誠的武者之路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斷絕。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沐誠八歲那年,家裏來了一位父親的老熟人。這人名叫沐元起,是本地的大商人頗有家資,與沐誠父親沐禮是發小,他倆交情甚好,可謂莫逆之交。沐禮去世的時候他外出行商,一走就是數年,回來後得知沐禮去世,馬上就來看望,自此沐誠母子得到沐元起的時常接濟,生活才好轉起來。
沐德然是沐元起的獨子,小沐誠兩歲。在沐元起的資助下,八歲的沐誠與六歲的沐德然一同修習武者之路,沐誠與沐德然情同兄弟也結義為兄弟。不過沐德然資質實在一般,八年苦修,才武者四段,無緣入武者學堂。不過沐德然也無心武者之路,隻是在父親沐天起的意願下修行,他知道沐誠資質比他好,比他更用心,八年來一直全心配合沐誠,算是無怨無悔的當了八年陪練。
所以沐誠不光是為了自己走武者之路,更肩負著的是,父親的遺願,母親的養育之恩,叔父的接濟之恩,和對義弟的成全之恩。
然而這一切他都報答不了了,都毀於八個時辰前的一場無妄之災。
每日卯時二刻琅琊武者學堂的全體學員都要到校場集合,一同操練五禽戲。這五禽戲分為,虎、鹿、熊、猿、鶴五戲,每戲又分為數勢,配以心法,既能練體,又能練氣,屬於武者學堂的入門功夫。沐誠每天都會像鬧鍾一樣,卯時一刻準時出現在校場,閉目養神,默念五禽心法,等待全員到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