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辭久,在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中,1988年成為了曆史,嶄新的1989年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張銳的事業也開始漸漸明朗化了,他們承包的基建土方施工進展順利,第一筆工程款已經打到他們的帳戶上來了,把借的錢都還上。張銳和張國華兩人分工明確,張國華負責工程的工具的購買、租借和對外的聯係;張銳負責工程的施工和人員的監管。兩人都發揮自己的長處,把工程搞的有聲有色的。
林平玉事業也碩果累累,由於褔輕地處東南沿海,所在村莊東村更是緊靠內海灣,即使像張也一家四口所分的土地也不足一畝,田地很少種植水稻等主食,更多的是種植花生、紅薯等副主食。今年在張也有意無意的影響下,這個冬季種植了不少西紅柿、波菜、白菜、芹菜等,讓家裏的飯桌增添了不少色彩。
張晴的學習成績依然一往無前的差,不過也依然是家裏的好幫手,唯一令她不解的是自從弟弟上學人就變的聰明了,好像什麼都懂似的;也變的懂事的,不用她像以前那樣照顧他了。
半年來張也也沒閑著,他的學習成績繼續名列前茅,還擔任了數學課代表和小組長。也成功的扭轉了他在父母眼裏的形象,變得聰明懂事,說起話還一套一套的,經常把父母說的無言以對。張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悄然地改變父母的思想。
張也一家正月裏來到外婆家,吃過午餐後張也就湊到一年不見的二表哥身邊說道:“二表哥,聽說你在廣東的電子廠上班嗎?你們廠最主要生產什麼東西啊?”
“小表弟,嗬嗬,喜歡電子表了,下午我剛好到鎮上會朋友就給你買一個。誰讓你是全家讀書最好的呢,我也給你獎勵。”林興平以為張也問電子廠就是想要電子表了,於是直截了當的說道。
“不是的,我要那有什麼用,我是聽說廣東那邊有好多新潮的東西,特別是有很多的電子廠。不明白電子廠都生產些什麼東西。”張也雖然也想要電子表,可是不好意思要,隻好瞎說道。
“我現在在的廠是做收音機的,也可以放磁帶的那種。我給你說,還有那些遊戲機,放手上玩的,這麼大。單放機可以放磁帶的,也才這麼大,你的沒見過,我們這沒有,給你說了也不明白。等你長大了,我在帶你去見識見識。”林興金雙手比劃的說完後拍拍我的頭,自己一臉得意的樣子,好像在等我羨慕他見多識廣。
“哦,那你也見過生產這些東西的工廠?”看著我略帶懷疑的目光,林興金馬上回答道:“什麼叫也見過,把也去掉。我一朋友就是在這樣的廠裏上班的,我怎麼回沒見過呢。以後不許用懷疑的眼光盯著你二表哥知道嗎,這十裏八鄉的,從村到鎮有誰不知道我林興金的大名,哪個地方沒有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