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世間再無陳咿呀(1 / 2)

臨川鎮的學堂的布局,跟別處的書院是有不同的:都是當中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的都是啟蒙書籍,桌子上麵有一條用來打人手板的戒尺,隨時教訓不聽話的學生。念書的孩童,早早地就來到了私塾開始讀書,每每拿出孔孟聖言搖頭晃腦地念。

——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學堂裏麵來了一個新的先生,桌子上已經沒了戒尺,倘若有孩子不聽話的,先生便會罰他在講桌前麵給大家唱詩。

如果有不願意的,先生便會把這記錄在案,說是期末的時候一起算,不唱詩的話,期末就會得到一個相反的成績。

但這些孩童多是聽話的,隻有極不好教導的,才不會管先生的話,故意跟先生過不去,期末考試的時候故意不做卷子,以期期末的時候得到一個上上的成績。

陳一在十二歲的時候,才進入這間學堂的。先生說,陳一看起來有些不夠聰慧,怕是上課會有聽不懂的地方,便讓他在前麵坐著,。這些雖然都隻是些淺顯的啟蒙知識,但陳一總是要花多些時間才能理解。

陳一往往要看好幾遍,才能知道這些是個什麼字,然後又要花上一段時間去思考,最終才能接受。所以過了幾天,其他的同學就開始嘲笑陳一。

得虧先生寬容和耐心,讓同學不要取笑,讓陳一留在學堂裏麵,安心念書。

這座學堂這座臨川鎮上唯一的一座學堂,所以鎮上不管是將種子弟還是官宦子孫或者貧寒學子,都是來這裏啟蒙念書。

陳一是唯一一個穿著上好緞子衣服卻跟大多數貧寒學子一塊兒喝粥的人。他的身材有些瘦小,許是這個原因罷;小臉很白也很嫩,看起來卻又不像是營養不良的樣子。他的衣服很幹淨,在缺水幹燥的北地邊境,這是很難得的。

他跟人說話,都是滿口叫人聽不懂的話語,奇奇怪怪的,都不像是這個世界的語言。大家便因此替他取了一個綽號,陳咿呀。

陳咿呀一到學堂,那些同學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陳咿呀,你昨天學的字兒會寫了嗎?”陳咿呀不理會,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書本來,溫習昨天的知識以及預習今天要學的內容。

大家把頭伸過來,看到陳咿呀在書本上麵做的一些看不懂的文字,頓覺得好奇,又故意高聲嚷嚷了起來:“哇,這些字看起來好像很深奧的樣子,是不是你觀識文有感大道悟出來的?”

陳咿呀睜大了自己的眼睛說,“這是漢字,不是我悟出來的……”

“什麼漢字,我怎麼沒有見到過?我家裏的藏書這麼多,都沒有見過,你自己胡謅的便稱之為漢字罷。”

“這不是我創的,是一個文明體係來的,而我之前就是學了這些。”陳咿呀臉色漲得通紅通紅的,攥緊了自己小小的拳頭,爭辯道,“你不信,你不信的話,我,我……”

“你怎麼樣啊?要是這有這種文字,你拿出一本書給我瞧瞧。古文字都不是這個樣子的,你就是在瞎編。”

“我要不是首先學會了漢字,那麼現在學這些書本又怎麼會這麼難。”陳咿呀恨恨地說著,揮舞著自己無力的拳頭,對大家一點威脅都沒有。

“哈哈,這是你自己笨而已,為了掩飾你笨而找的借口罷了。”陳咿呀的辯解,讓大家哄笑了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陳咿呀就會哼哼地把桌上的課本合上,別過頭去不理會這些人了。而先生也從外麵進來了,大家便快速地回了自己的座位。

先生是個中年儒生,在講桌前麵講著課,講課的速度比陳咿呀還沒有來的時候要慢上不少。

聽人家在背地裏談論,陳咿呀以前不是在臨川鎮上的,而是從京城那邊過來的。不過在京城的時候,不願意去念書,整日也是在自己的屋子裏麵胡亂寫些叫人看不懂的東西。

隻是到了臨川鎮的時候,才開始學習,

隻可惜陳咿呀的悟性有限,如是幾個月以後,就連先生也開始有些不耐了。不過陳咿呀卻一直很努力認真地學,後來終於極為勉強地能跟上大家的進度了。

但陳咿呀在學堂裏的評價卻是不錯的,比別人都要聽話得許多,先生布置下來的課業也從不不會不交,哪怕有的時候不會寫,但過不了半天,他的名字便會被先生從本子上劃去。

陳咿呀讀過了一會兒書,漲紅的臉色也漸漸地恢複了正常。旁邊的同學便又惡作劇地畫了一坨惡心的東西,拿著給陳咿呀問道:“陳咿呀,你胡亂寫的那些真是漢字嗎?你說說,這個用漢字怎麼讀?”

陳咿呀看著問他的人,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仿佛就是在說我寫的是漢字這還用問的嗎?他不屑置辯,但是看著眼前那張紙上畫的事物,便抿緊了自己的嘴唇,蹙起了眉頭。

“說不出來了罷,我就說你是胡謅的,還當你是古時的聖人呢,能夠執樹枝創文造字開天地。”旁人繼續起哄著,趁著先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