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路遙的《人生》有感
提到路遙,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但其實,他真正的成名作,是獲得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的《人生》。
1982年,《人生》一經發表,便轟動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由其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獎。
《人生》以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奮鬥曆程,引起無數讀者共鳴。
對於這部小說,著名導演賈樟柯曾給予高度評價:
“這麼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
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雖然本書已經出版了41年,但其揭示的4個紮心生活真相,仍值得今天的我們理解和借鑒。
凡事不好意思
人生就會差點意思
高加林本是村裏教師,後來被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被迫回家務農。
失去這份工作,意味著他不再掙全勞工分,一家人的日子都將變得緊巴起來。
困難時,別說買煙錢,就連最基本的電燈油和鹽都要用完了。
無奈之下,他隻能聽從父親的建議:去集市上賣白饃。
到了集市後,高加林完全不好意思吆喝,周圍人誰也看不出他是幹什麼的。
好不容易聽到有人想買白饃、剛要主動賣時,才發現對方竟是高中同學張克南的媽媽。
巨大的自尊心,驅使他趕緊轉過頭去,躲進人群中。
放不下麵子的高加林,為了逃避現實,躲到縣文化閱覽室,一坐就是一天。
等他意識到饃還未賣出時,街上早已沒了多少行人。
最後要不是巧珍撒謊,用自己的錢買下白饃,高加林一分錢的買賣也不會做成。
亦舒說:
“麵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
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沉重,越讓你寸步難行。”
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生計都難以維持,卻仍在意麵子,不願放下身段賺錢時,他的生活就會陷入浮於表麵的虛榮中,難以翻身。
唯有放下麵子,日子才有向好的可能。
憑本事賺錢並不丟人,丟人的是明明有賺錢能力,但因為不好意思錯失賺錢和成長的機會。
人教人教不會
事教人一次就會
縣裏領導馬占勝,為了討好上級即高加林的二叔,設法將高加林調進縣裏工作。
高加林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寫起報道來如魚得水,得到領導賞識。
每逢縣裏有重大活動,他都會帶著照相機出沒在人群中。
因為有著標致的外表和出色的專業能力,高加林成了縣裏的明星人物。
周圍人的讚賞和羨慕,讓他內心充滿自豪,與同事說話時言辭敏銳尖刻,整個人都變得輕飄起來。
雖然有時他也告誡自己不能太張狂,可人在喜悅時,是很難控製情緒的。
就在這時,高中同學黃亞萍也重新發現他的魅力,甚至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與男朋友張克南分手。
在黃亞萍的示愛下,高加林也很快放棄了和巧珍的愛情。
此後他的做事風格更加高調,無論是穿著還是處事,都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對於他的心高氣傲,德順爺爺曾苦口婆心地勸他:
“為人的老根本不能丟啊……”
隻可惜,他一句都沒聽進去,還反駁說“我有我的活法”。
直到張克南母親舉報他工作走後門,導致工作被撤銷時,高加林才恍然醒悟,意識到眼下的悲劇,是由自己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