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章 糾結(1 / 1)

“巧思,門怎麼大敞四開的呢?媽以為你和鄒強都上班去了,我來給收拾收拾。”婆婆的一句話把張巧思從美好的回憶和憧憬中喊了回來。

“啊,媽來了呀,我這就下樓呢。餃子特別好吃,一個沒剩。媽和爸起早開始就忙活,別累到你呀。”

張巧思逃跑般快速走掉。

每次見到公公和婆婆發自內心中湧出來的對孩子的愛和耐心,張巧思的身體都猶如經曆了一場冷熱交加的衝擊。

自己的娘家在北河村平安屯,一個貧寒人家紮堆的山村。小時候家裏窮,吃不飽穿不暖,見慣了鄰裏因雞丟蛋而怒目相罵,親哥倆兒因老人厚此薄彼大打出手,媳婦生的是女孩被明目張膽地欺負等等。

爸爸媽媽從小就灌輸給姐弟倆的觀念是:

“好吃的不多,你倆過來一人嚐一口,剩下的你爸媽辛苦熬啃,身子骨虧空了得填補填補。你們的好日子都在後麵呢。”

“孩子犯錯了不打能行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誰家過日子舌頭不碰牙?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太多太多了,鄉裏鄉親的每家也都大概如此。張巧思一直以為所有的家長可能都是這樣子,辛辛苦苦地養家育子,不如意了打打吵吵的。爸媽供自己和弟弟讀書,花銷的每一分錢的確是來之不易,付出的辛苦鄰居都有目共睹。

張巧思接到中專錄取通知書的那幾天,村裏的鄉裏鄉親們大家互相轉告:“老張家大丫頭考上國家幹部啦!以後擎等著享福吧!”“老張家兩口子沒白費心力,這下子可熬出頭了!”

喜氣洋洋的爸媽笑得合不攏嘴,昂頭挺胸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和羨慕。

畢業參加工作以後住在單位宿舍,每個月開工資留下生活費其餘都拿回家給父母。單位裏發放的福利也盡可能送回去。自己每次回村不空手,爸媽都自豪感爆棚。

爸告訴自己,你媽怎麼怎麼苦累,怎麼怎麼思念女兒,每個月回來一趟半趟地,得好好替你媽分擔點兒。別人家的兒女,打小就頂個勞動力,哪像你,拿工作了來躲清淨。

媽叮囑自己,你爸的剛強長外麵了,成天家想你想得睡不著,坐著半宿半宿偷偷抹眼淚誰都不知道哇。哪天都得吃兩口你買回來的嚼夥兒就像看到你一樣念叨念叨你,才能安心哄下睡覺,身體都熬啃完了。你回來可別空手,給你爸買幾口吃的哦。

於是,張巧思每次到家之後,放下手裏拎著的自己根本舍不得吃,也沒有餘錢讓自己品嚐的吃夥兒,趕忙掃地洗衣做飯去菜園子。累啊,饞啊,唯有爸媽和鄉親們對著忙碌身影的誇讚,自己能用油然升起的些微自豪感,打倒這份辛苦。

所以,既盼著回家又本能地拒絕回家,越來越別扭。卻習慣性地回著。回家回得勤,也沒有時間跟同事們搭伴玩樂。最根本的是,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八瓣花,少吃少穿的,哪裏能有閑錢玩樂呢。獨來獨往,倒也被單位裏的叔叔阿姨們讚歎自己的懂事、樸素和實在。

正是因為這種樸素,被鄒強的姑姑鄒順瑛相中了。

鄒順瑛在張巧思的上級單位工作,因工作關係接觸過張巧思。張巧思的秀氣乖巧一下子就讓鄒順瑛喜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