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口訣法
首先我要勸大家謹慎使用口訣法。今天我們能搜索到的曆史口訣已經多如牛毛,似乎條搞定 大部分史實的結局已經展現在眼前。但要注意,語言粗糙、邏輯牽強、史實選取不科學的口訣也於我們高效記憶,更會阻礙我們對知識形成合理精練串聯。此外,通過口訣記憶史實的話,我們在做題時間就必須先回憶起某套口訣,再檢索出我們需要的信息,這就比直接記憶多一個程序,而這樣的過渡會破壞做題的速度與思維的流暢性。
第三步:備考曆史
曆史備考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首先當然是複習。時間充裕時,可以溫習課本和習題;時間緊張時,可以瀏覽課本目錄把握結構、做考試真題練手。至於具體的做題考試,最重要的便是把握以下三個步驟:把握題型、培養做題習慣、按模板答題。
1.把握題型
把握了出題類型,才能明確試題要考查什麼知識點與應試能力,主觀題還涉及選擇什麼模板進行答題,而不是拿到一套題就開始做,想到什麼寫什麼,被題目的表麵文字牽著走,不知不覺就掉進陷阱或是找不著答題方向。
客觀題的題型五花八門,但也有規律可循。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設計分類,但設計要盡量有概括性與普遍性,比如先按所考查的能力分為記憶類、辨析類、感悟類、常識類混合類,再在各大類中按內容或邏輯分為時間類、意義類、因果類等。輯次微題時,先將試題劃歸相應的類別,便把握了正確的思寫方向。比如你在做某道題時,記不太清史實細節,假如你判斷出它要考查的是對一類事件的意義排折。你就不會先去州結出願者被意明插在各選先項中的時間數據,而是注意考查選項中對事牛意義的描述語言。而假如你碰到的那道題中捕人了很多物口難解的文學精料,你也能感覺出應該從哪個方向去思考或是哪個選項明以與題題方向無關,而不至於盲目地做出選擇。主觀題的分類原理與此類似,這裏就不舉例了。
2.做題習慣
做題要有好習慣。看到一道客觀題,先把題目中的時間、人物等關鍵詞標出來,判斷選項時一一對應, 避免瞬時記憶出錯或缺漏,也有利於檢查。一定要仔細看題目的設問,有些題會特意針對同學們“遊遍題海”的特點“舊瓶裝新酒”,把你引入陷阱。做題中想不起事實時,不是特殊情況不要拖延,因為糾結往往隻是浪費時間,還影響做題節奏和心態。而對於曆史主觀題,讀題也很重要。可以先看問題再看材料,看材料的同時順著設題點勾畫重點,一定要仔細讀題,挖掘材料信息。就我個人的應試經驗而言,答主觀題並不需要絞盡腦汁地發散思維:考查課本重點知識的,課本中已經提供了係統論述,可以據此提煉回答;考查“野生”知識的,一般可以從材料中挖掘出主要答案,再回憶課本中相似知識進行補充渲染。
3.答題模板
這是專門針對主觀題而言的。有的同學不喜歡套路,覺得這會束縛住思維,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從花樣繁多的題海中歸納出某些模板較之天馬行空率性作答是一種更高級的能 力,而考試考意火正是這種能力。從考試策略的角度看,模板可以彌:補其他能力的欠缺。記不得史實、按不到答題方向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適當運用極板,不僅有利於抓住得分點。還能給閱卷老師留下很專業上麵用機勢慮列流水同卷的高速度很可能撈到 “好感分歡是“特的用策由於不同考區不同教材有*不同的模板風格,在此不具體雅例。同學們可通過老師傳授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研讀規範考題的心得,總結出相應的模板。
最後;大膽嚐試
讀了這麼多年書,大家早就見慣各種各樣的經驗介紹了。麵對各種學習方法,有的人淺嚐輒止,永遠走在搜集各路秘籍的路上;有的人幹脆無動於衷,任你妙語連珠我自巋然不動。我想說的是,別人的經驗隻是別人的,你膜拜也好不屑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去探索,去嚐試。不少情況下,膜拜者看似積極實則焦慮:用簡單的搜集代替艱難的學習,從中得到短暫的正能量與虛假的知識富足感:不屑者看似不屑,實則恐懼:不嚐試便永遠不會失敗,不失敗才能繼續維持自我的美好假象,這種自我欺騙非常普遍,也曾很多次成為我在因難麵前望而卻步的幫凶。所以我特地在文章的最後提及,希望大家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注意摒棄那些自我欺騙的伎倆,清醒而勇敢地踏上嚐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