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穿越了,帶著自己“前世”的記憶,穿越成了一個無名無姓,無父無母的孤兒。我第一次睜開眼時,隻能看見反複磨蹭我嬌嫩皮膚,隨冷風搖曳的破襟爛布。四周很靜,非常的靜,靜到沒有人聲。
剛出生的嬰兒對光線有感覺,可以感覺近處的事物,但看不清。一個月左右的嬰兒可以看到離他20厘米到38厘米左右的人和事物,但時間不會持續很久。嬰兒三個月左右通常可以記住一周內發生的事情。所以我也認為,我是在隻有三個月左右時被人所遺棄的。後來撿到我的老嫗也說我那時估計也就三個月左右,被粗布麻衣製的百家被包裹,隻露出半張小臉,看上去是個幹淨但又有點兒消瘦的孩子。
嬤嬤說那天是冬至,她按照往例趕去嚶山,每年也隻有這一天她才能去看看那些孩子,陪陪他們,其實也就隻是她單方麵進行叮囑。
“小四,小十五你倆是大孩子,去那邊也早,所以要多多照顧弟弟妹妹們,別讓其他人給欺負啦...
今年又多了小三十七、小五十三、小六十一和小六十五,他們啊跟你們一樣都是苦命的,你們這些個都是乖孩子,多帶帶他們哈...
小二十,小二十三,你們啊,別擔心小二十和小二十二,他們啊明年也就可以束發咯...
哦,對了!小六和小九,你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前兩年年齡也到了,這倆非要留在我這老婆子這兒再幫我照顧你們那些個弟弟妹妹,這一耽誤就是耽誤了兩年。不過啊今年他倆終於成婚啦,他們結婚的時候還讓我去坐主座,然後還讓我帶他倆的喜糖回去給那些個弟弟妹妹們,哦,還讓我給你們也帶點兒,你們自己分分哈...
好了,老婆子走啦明年再來看你們。”
就在她回去的路上隱約聽到了嬰兒的笑聲,每隔一會兒出現一次,在這兒空寂的孤山中就顯得如此陰森。若非是她經常與孩子呆在一起,可能也會和那些人一樣,以為是嚶山上的“鬼嬰尋母”或者是“棄嬰尋親”。循著我的“笑聲”傳來的方向,嬤嬤最終走到了一座破廟門前。其實也不是破廟,它雖然荒草叢生,蜘網密布,香爐傾倒,可是這座廟宇有名字,供奉的破損的神像也確確實實是嚶山的山神,在那一年以前來這裏的信徒也是絡繹不絕。嬤嬤就是在神像與牆壁之間留有空隙的神像台上發現我的。嬤嬤說我也是命大,得山神庇佑,山神廟破碎嚴重,唯有此處能暫避風雪。嬤嬤還說將我丟棄在此處的人到底對我是有幾分情意在的。
我雖後來沒反駁嬤嬤,但是也在心中腹誹,“它”是有幾分情意,但也不過是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情意吧。
之後嬤嬤把我帶回了“家”,給了我一個不太像名字的“名字”,小七十七。在慈幼院裏,所有的孤兒都沒有名字,隻有數字編號作為名字。編號不反映年齡大小,隻是進入慈幼院的順序罷了。
“嬤嬤!!!”
“嬤嬤,嬤嬤!”
“嬤嬤...”
“嬤嬤,我好想您啊,您不知道...”
“嬤嬤,別聽他說,聽我說...”
“嬤嬤,還是聽我說...”
......(我也是在這七嘴八舌的熱鬧中睜開了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二眼,記住了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份溫暖。)
將那些個皮孩子打發回去睡覺,嬤嬤隻留下了最成熟穩重的小一在自己跟前。
“嬤嬤,您終於回來啦,路途可還順利?呀,您又帶回來一個孩子呀!”
“順利,隻是風雪大了點兒,路上耽誤了點兒時間。在嚶山山神廟撿到的,也是個苦命的。”
“嚶山山神廟撿的?怎麼把這麼小的孩子丟到那兒去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也幸虧是遇到了您,否則...唉,那該叫她啥呢?”
“在她之前是七十六,叫她小七十七吧。”
“行,小七十七,她現在估計也餓了,我去給她準備點兒吃的,您也累了一天了,回房好好休息吧。”
“好,來反嚶山趕了一天的路,回來路上又要照顧這小家夥,我這把老骨頭確是熬不動了,她就交給你啦。喂點兒米湯吧”嬤嬤將我交給小一後轉身進了自己的臥室。
“小七十七,小一姐姐帶你去弄點兒吃的填飽肚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