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秦趙長平之戰(七)
上一回說到戰神白起攜秦國的將軍臣工等人檢閱了嬴政新軍的實力,確定新軍有了上戰場的能力,於是便回到了都城雍州,秦王異人一聲令下,戰爭的準備工作就此拉開,一車車的糧食一車車的武器裝備運往前線邊境地帶。在嬴政的建議下,這一次不統一進行檢閱和戰前動員,直接在部隊到達三個預定地點後,由三軍的統帥分別作戰前動員,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一次戰爭在嬴政說服了戰神白起以後,不再進行統一的行軍戰略部署,而改由三軍統帥自己拿捏時機自行進行部署等。這也是因為嬴政知道曆史上的這一次戰鬥雖然很激烈,但秦國也穩勝的才敢這樣做,而且嬴政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區別各軍統帥的能力,更希望從這次戰鬥中能發掘出一些人才。將來的自己不光要統一六國,還要征戰四方,既要從軍校培養未來的將軍、新式軍人等,也要從民間挖掘出人才,就像原來的曆史上的某位老人說過的那句話一樣“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不管他是白貓還是黑貓,隻要能抓住耗子就是一隻好貓”。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嬴政讓白起這樣安排,並且告訴所有的參展將領,讓他們也跟所有的士兵說明,總的戰略不變,細節有他們自由發揮,隻需要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攻城略地,秦國不會讓他們所有人失望,隻要勝利了,錢財賞賜國家都會毫不吝嗇的給與他們。所以,一位位的將領帶領著部下朝著相調遣的聚合點而去,隻在國內留下來了少量的維持治安的軍隊。而嬴政則回到了鹹陽,一聲令下,新軍也都行動了起來整軍備戰。這一日,風和日麗,所有的5000多新軍都集合在了校場上,望著前麵台上的嬴政,個個都充滿了信心和希望。看著下麵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新軍,這一去不知道還能有多少人回來,嬴政也不由得微微歎了一口氣,開口大聲說道“你們都是我的好兄弟,這一次,為了我大秦的榮耀,也為了我們的後代能有更好的日子更多的耕地,我們需要這一場戰爭,今後還有無數場的戰爭。既然是戰爭,就沒有不死人的,但是我希望能看到你們所有人都能平安回來。死的,都是我們敵人。但是,隻有有勇氣不怕死的人才能取得勝利,你們告訴我,你們怕死嗎?”“不怕。。。。不怕。。。。。”眾人齊聲高喊道。“你們都是我大秦的好兒子,都是我大秦的英雄,沒用經過血與火考驗的軍人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軍人,告訴我,你們是軍人嗎?”“我們是,我們是大秦的軍人,我們以大秦為榮。”“我希望你們都能英勇奮戰,希望你們中間誕生無數個將軍,你們有信心嗎?”“有信心,大秦必勝,大秦必勝。”“現在,你們告訴我,你們應該忠誠於誰?”“我們忠誠於大秦,忠誠於嬴政太子殿下。”“看見你們有這樣的士氣,我很高興,這一戰我將跟隨你們一同出戰,這一戰我們必勝。現在,就讓我們踏出萬裏征程的第一步吧,現在出發。”帶領著新軍,嬴政根據事先選擇好的路線,直接過櫟陽,出函穀關,駐軍洛邑。與戰神白起先期到達的大軍彙合,隻等其他兩路大軍到達預定位置後,再行開戰。一轉眼到了三月,各路大軍到達了指定位置,戰神白起首先揮師東進,占領高平、沁陽,消息傳到邯鄲,趙國朝堂一片混亂,很快分為了兩派,主戰派主張集合趙國的優勢兵力給予來犯的秦軍迎頭痛擊,主和派再次說秦軍肯定是因為趙國接受了上黨,這無異於虎口奪食讓秦國心有不滿故而來犯,主張把上黨還給秦國,再派人請罪,讓秦國消火後自然秦兵就會退卻。一時間朝堂上紛紛擾擾,最後在平原君趙勝的建議下,趙王接受了趙勝的建議,決定與秦軍來一個硬碰硬,趙勝說從情報來看,這一次秦軍來的並不多,從他們的進軍及其攻城速度來看,集合趙國的優勢兵力完全可以將這一隻秦軍吃下,這樣,不光打敗了秦國,趙國在其他國家眼裏的國勢更勝,這樣趙國一統六國的目的將來更容易達成。趙勝分析得有理,可是卻沒有想到這是白起和嬴政商量以後故意照成這樣的效果讓趙國看見的,就是為了讓趙國有意願有時間去集合大部隊,按照嬴政的說話,這一次就是秦趙的大決戰,要必功於一役,要在這一場大決戰把趙國拖垮打殘,讓趙國不能再去胡思亂想,想要與秦國爭一統六國,更重要的是讓其他四國看到秦國的實力,為將來的統一之路減少阻力。所以,在戰神白起領會到了嬴政的意圖以後,白起指揮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卻又進軍緩慢,讓軍隊輪番上陣,既讓軍隊上了戰場又讓軍隊得到休息,為即將到來的大戰找好準備。而且這樣緩慢的進攻還可以為大軍的後勤供應給予更大的更充實的時間,也為隨後跟來的接收臣子和呂不韋等人更充分的時間去穩定後方。一路穩紮穩打,很快在韓國空倉嶺一帶與趙軍接觸上,原來趙軍的統帥是廉頗,這也是趙國最有名望最會打仗的將軍,倉促應戰之下趙王怕趙軍被秦軍很快擊破,故而隻好派出了老將廉頗。而廉頗也沒讓趙王失望,廉頗在空倉嶺一線布防,很快止住了趙軍一直以來的敗勢,雖然沒有打過勝仗但也讓秦軍所得漸漸變少,而且廉頗還派屬下大將王迄沿沁河沿線駐軍,準備在秦軍一露敗勢的時候過河突擊,趙國空倉嶺守軍同秦前哨部隊開始偶有互攻的,守軍招架不住,秦軍步步進逼。轉眼到了七月,再戰神白起和嬴政的指揮下,空倉嶺南北幾十裏防線—一西壘壁(一作西長壘)完全陷落,趙軍退守丹河,秦趙隔河相峙。趙軍和廉頗老將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線。此後,“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就這樣,他充分利用占據的有利地勢,固守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一連堅持數載,實力強而急於一戰的王齕卻一籌莫展,始終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戰爭進入不分勝負的膠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