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舊案重審(2 / 2)

沈懷安自人群之中站出身來,朝著高位上的皇帝行了一禮,“回稟陛下,臣當日所言的確如此,至於應少師所說的那位證人,臣也很想見一見,看他到底為何如此。”

沈懷安的這番話,是在表明他還是保持當日所言,沈懷玉一直留在驛站,被抓走一事更是無稽之談。至於那位證人,定是背後有人指使。

昌平帝:“應少師,你痛失愛子的心情朕能理解。但你要明白,誣陷他人的後果是什麼。”

昌平帝這話中之意則是告誡應少師,若是因為失子之痛偽造證據的話,他也會按例懲戒。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就莫要再提此事。

畢竟應有為的死,也有昌平帝的原因,應少師不會不知道。但他還是選擇提及此事,想來也是恨極了的。

他們不敢,也不會恨皇帝。隻會將所有的過錯推到殺死應有為之人的身上,以此來慰祭應有為,也是在安慰自己。

“臣知曉。”應少師反問道:“聽說當晚剿匪的時候,除了趙小侯爺外,沈世子也在,是與不是?”

沈懷安含笑道:“是。”

應少師:“趙小侯爺是奉命前去倒也是正常的,那麼請問沈世子身在禮部又為何會前去剿匪?”

禮部去都鄲的原因是為了接應今年的考生,可沈懷安卻出現在剿匪現場。最好的解釋就是沈懷玉被抓,他這個做哥哥的情急前往,要麼,就是陽奉陰違。

奉命帶兵的是趙明朗,有你禮部沈懷安什麼事?這個猜測一旦確定,那可嚴重許多。

“山匪夜晚突然襲擊抓走了城內許多女子,事發突然所以趙小侯爺才讓臣前去幫忙的。”沈懷安道:至於為何會選臣,想必也是因為當時所有人之中唯臣合適罷了。應侍郎、二皇子還有太守當時都在。”

他們是在驛站商議好的,最後也就和太守打了個招呼而已。

當時隻有趙明朗、沈懷安、宋長淩和應有為在,沈懷安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好歹他曾經也是跟著安國公打過仗的,雖說沒有獨自帶兵實踐過,那也比宋長淩和應有為要合適。

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可比連豬跑都沒見過的人強上許多。

昌平帝問道:“老二,是這樣嗎?”

宋長淩:“是。當時趙小侯爺提議讓沈世子前去助他,應侍郎因為有一些拳腳功夫所以才讓他帶著官兵前去山腳下接應被抓女子,兒臣則是被留在都鄲城內協助太守。”

宋長淩離開前後都在都鄲城內露過麵,他們無論怎樣查,都會是這樣的結果。宋長淩一直都在都鄲城內。

他們不論是問誰,就算是問太守也會是這樣的答案。本來他們是安排宋長淩和應有為一起留在都鄲內,可最後應有為尋了借口獨自離開。

剿匪回來的當天,他們就去詢問過太守應有為為何離開,是太守說應有為前去接應那些被抓的女子。

這麼一個完美的借口,還是應有為想出來的。他們,也隻不過是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