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榮明庭被俘叛國,獻出了大榮朝北關三座城池,陛下下旨令池小將軍前去邊關收複失地,捉拿明王,押回京城受審。

據說早朝時北關的消息直接進了殿,大臣們爭論不休,進言明王作為皇子不可能反叛家國,此事隻能是池大將軍叛國卻將罪名推在明王身上,若不立馬將大將軍和明王押回,大榮將會丟失更多城池,陛下大發雷霆,當朝就指派池家獨子,池遙清小將軍前去北關。

若真是明王反叛,先不說小將軍是否能從北關將人帶回,隻說大將軍作為主將官與明王同征北關,卻對此事一無所察,還連失三城,大將軍身上的嫌疑就莫大,主將如此失察,縱是與叛國無關,看在池夫人娘家是曆任太傅的發源地說不定能勉強保住性命,但也難免落得丟官的下場。

可若真如朝上所言,大將軍若是反叛,小將軍這一去,那不過是陛下的試探,看看小將軍是去了北關一塊反,還是遵從聖旨將兩人押回。如果真反了,那整個將軍府不過是北關三城的陪葬而已,太傅大人一家說不定也得跟著一塊上刑場。

將軍府密函在早朝前送到將軍府,半月以來,北關氣溫驟變,雖正值盛夏,但北關的天氣卻是時而暴雪時而冰凍,將士們多有凍死或風寒,戰力急劇下降,對麵大衛朝也緊閉城門不出。明王與將軍連發十封急報於朝廷求禦寒衣物與藥品,卻無一封回應。

又得到密函,說京中已由二皇子榮明華掌控,皇上也被困宮中。不得已,明王與大將軍商量後決定帶一隊人馬返京查探。明王已於七日前返京,卻也無任何消息,不知所蹤。

宣旨的卻不是常見的內侍,也不是皇上身邊的公公,是二皇子身邊的太監,園德,果然京中一切與二皇子有關。

\\\"臣池遙清接旨。\\\"池遙清扶著池夫人跪了下來。

\\\"聖上旨意,明王榮明庭叛國,大將軍池雨未能察覺,以致三城丟失,國家震動,皇後也吐血暈厥。現封池遙清為平北將軍位三品,率吳城軍即刻前往北關,接管武威軍與北關軍,收複失地,將明王與大將軍池雨押回京城關押受審。將軍夫人入宮為皇後娘娘侍疾。接旨吧兩位。\\\"

太監高傲地將聖旨放到池遙清手中,仿佛不是封將軍的聖旨而是賜死的聖旨,滿臉的不屑。

\\\"聖上已點兵吳城軍,半路與平北將軍彙合,午後督戰使自會來請將軍出發,將軍趕著收拾吧。\\\"

平時因著池雨的緣故,大家都管池遙清叫小將軍,實際他不過跟著池雨上過幾次戰場,雖頗有軍功,由於外祖父晏星多次提醒池家父子不可同在軍中任高官,所以隻是在兵部掛個連朝都不用上的練兵閑職罷了。

平常若非召見,連皇宮也不能進,現在突然封他一個三品大官,任誰也能看出有鬼,更何況是讓他去捉拿自己的父親和好友。

\\\"遙清,若如你父親信裏所說,隻怕明王已經凶多吉少了。你這趟去北關不過是二皇子為了粉飾太平,把明王反叛的罪名坐實,再順手除掉咱們武威將軍府,你與你父親要麼死在北關的戰爭裏,要麼死在京城的罪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