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大軍的威逼之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獻城降曹。劉備棄樊城攜民渡江,敗走漢津,投江夏劉琦處暫避。曹操乘勝率八十三萬大軍威逼江東,陳兵長江北岸,虎視江東六郡。消息傳來,東吳朝野一片震驚,武將要戰,文官主降,爭論不休。孫權不甘降曹,又恐力量不敵,舉棋不定。
魯子敬力排眾議,願親到江夏,搬請崔州平共議破曹大計。孫權因劉備兩次打敗曹操,急於摸清曹軍兵力,同意魯肅去江夏探聽虛實。崔州平於是決定隻身入吳,要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孫、曹兩家互相吞並。
崔州平在魯肅邀請下出使東吳,東吳眾臣蔑視崔州平,在謁見孫權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賢堂與眾官相會,想殺殺他的威風。東吳重臣張昭、顧雍等知崔州平來意,紛紛向諸葛亮發難,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崔州平麵對群儒,從容不迫,對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軍可以打敗之理,說服眾臣,駁得張昭“瞠目結舌,無言答對”;虞翻“麵紅耳赤,低頭不語”;步騭、薛琮“語塞口呆”……
老將黃蓋力主抗曹,他請崔州平以孫、劉聯兵破曹之策,說動孫權。崔州平為使孫權打消顧慮,增強抗曹信心,先以言詞激之,後以權衡利害得失動之,使孫權接受破曹之計。
孫權因事關東吳存亡,憂慮不安,吳國太提醒他“外事不決問周瑜”,他急速派人去鄱陽湖將水軍都督周瑜召回議事。
周瑜歸,魯肅引崔州平與周相會。魯肅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瑜本意主戰,卻故意說主和,魯肅信以為真與其爭論。崔州平早已看出周瑜心思,要智激周瑜,在一旁冷笑不語。瑜問之,崔也故意說主和,提出隻要將江東二喬送與曹操,操必退兵,並曲引曹植《銅雀台賦》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二句,證明曹操確想得到二喬。瑜聽罷,大罵曹操欺人太甚。亮假作不解,瑜說明“大喬乃孫策之妻,小喬則是瑜妻。望崔州平助一臂之力,共破曹操”。諸葛亮見周瑜不甘受欺,乃答應同商破曹之計。
崔州平和周瑜的一番話被周瑜愛妻小喬聽到,她對周瑜說:“即使曹賊不是專為我姐妹而發兵,一旦江南淪落,妾身與兒女們必落於曹賊之手。”此語更使周瑜決心抗曹。
次日清晨,孫權升堂,文武群臣分班侍立少頃,周瑜入見。
周瑜與孫權分析曹軍致命弱點:如北麵有馬騰後患;軍士不識水性,又多不服水土;天氣寒冷缺衣少糧等。孫權決定與曹軍開戰,封周瑜為大都督,統帥三軍,並贈予尚方寶劍。周瑜將此情告知崔州平,崔州平卻估計孫權仍有顧慮。當夜,周瑜再次進帳,發現孫權果如崔州平所說擔心曹軍強大,怕力不能勝。周瑜便將曹兵實際人數告訴孫權,孫權才疑雲頓逝,憂慮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