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三連勝(1 / 2)

明朝那會兒,把棍叫做白棓。

這棍可有八尺長,重三斤八兩呢,又叫少林棒。

還有一種首端有刃的白棓叫大棒,大棒的頂端有個鴨嘴形的刃,有二寸長,刃有中鋒,一麵起脊,另一麵有血槽。

明軍操練、教習武藝,都喜歡練棍棒。

我五歲就開始習武啦,什麼刀槍棍棒都精通,還看過好多介紹古代兵器和拳種的書,每種兵器的用法、作用、優勢和缺點我都門兒清。

我把拐棍放到一邊,拿起棍在手裏掂量了一下,很是順手。

第一場,是我和拿腰刀的壯漢比試。

他的刀法那叫一個厲害,閃轉騰挪,進退那叫一個自如。

我的棍舞得那是呼呼生風,什麼撥、攔、拿、絞、纏、撩、掛、截、封、壓、軸、擊、掃、劈、雲、架、戳、挑、點,我是直取快攻,招招都想製敵。

滿朝的文武百官都站在大殿兩邊,就看見殿裏兩個身影快得跟閃電似的,如影隨形,刀棍相交,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這一轉眼,我倆都打了十幾個回合了。

這時候,他突然一刀朝我劈過來,看我後撤了一步,又快速翻轉手腕,上步朝我斜刺過來。

眼看著他就要刺到我了,我卻一個原地側倒,再順手雙手掄起棍,聚力朝他在前的右腿膝蓋掃了過去。

他的身體往前傾,重心都在右腿上了,右腿後撤肯定是來不及了,感覺好像沒招能化解了。

誰知道他右手一翻腕,腰刀的刀尖朝下往地上一插,順勢右膝後撤跪地,想擋住我掃過來的這一棍。

就聽“璫”的一聲,他的腰刀就飛出去了,在空中快速轉了十幾圈,然後咣當一聲掉地上了。

這個壯漢單腿跪地,露出一副很驚訝的表情。

第二場,是我和手持龍刀槍的壯漢比試。

槍和棍,各有所長: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槍法關鍵在圈點伸縮,棍法精髓是搗劈神速。

他槍法詭異,槍槍直取咽喉;我閃轉騰挪,上躥下跳,總能逢凶化吉。

我一搗一劈,棍棍命中腦袋;他眼明手快,動作敏捷,總能化險為夷。

你來我往,你進我退,幾個回合下來,我倆難分高下,不相上下。

不過我的棍法靈活多變,掃、打、點、掛、搶、劈、拔、架,動作有快有慢,攻擊性十足。

這時,隻見他一槍朝我咽喉刺來,我雙腿一彎,身體往後一仰,手掌、手臂和雙肩同時著地,緊接著右腿往左一甩,右手揮棍朝他左小腿打去。

文武百官先是聽到“啪”的一聲,接著又聽到有人嗷嗷直叫,再仔細一看,手拿龍刀槍的壯漢已經扔掉長槍,一屁股坐在地上,雙手抱著左小腿,疼得直哼哼。

第三場,由一個身材高挑的人和我較量。

因為這一場是空手比試,我就把白棓放到了一邊。

明朝那時候,什麼飛簷走壁的輕功,刀槍不入的金鍾罩鐵布衫,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隻有在我們現代的小說或者影視劇裏才會有。

但是古人比我們現代人更有力氣,身體也更靈活,尤其是那些練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