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段二人既已定下豎旗的計劃,便馬不停蹄地奔相州城郊去尋田笛光。田笛光見到二人大喜,相敘舊情,好不熱鬧。於是張骨良把最近所發生的事情一股腦地講給田笛光,又對其講出自己心中對張行周的猜測。田笛光聽罷,唏噓不已。張骨良便借機講出想要豎旗之事。田笛光一聽這話,一下子便來了精神。原來田笛光一直對殘晉無疾而終之事感到痛惜,所以巴不得出現一個組織來讓自己一展身手,於是田笛光欣然接受。張骨良見老九滿口答應,自是十分高興。於是張骨良動用了全部的家產,招兵買馬。三人按年齡排下分別是段文符,張骨良和田笛光,互以哥弟相稱,段文符是山寨大當家兼兵馬總教頭,張骨良是二當家兼軍師,田笛光是三當家兼暗器教頭。三人效仿戰國時期陳勝,吳廣起義,豎起“張周”的大旗,改山寨名為“好漢林”,借為八賢王報仇的契機,四處招賢納士,劍鋒直指汴梁柴榮。一時間四方豪傑紛紛投之,不出數月,隊伍已發展至萬人。劉吉見勢頭不妙,慌忙令柴榮四處招人平定叛亂。
原來此時柴榮早已登基,並且立了劉妃為太後。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劉妃一有了勢力,一家老小就都跟著沾光,更不用說大太監劉吉了。現在劉吉的身份是國舅,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劉吉手中一直有柴榮的把柄,再加上劉吉在朝中的勢力,基本上後周可以改姓“劉”了。不過此時劉吉雖已貴為國舅,但恐天下人反之,不敢明麵奪權,隻能暗中的操控著柴榮。眼見著招兵令下了良久,卻遲遲不見有能人異士來投,劉吉這下可是慌了神了,趕緊找耶律佐求救。
你道為什麼沒有人來投後周?難道是天下百姓都看清了柴榮的嘴臉?不,恰恰相反,天下百姓一聽後周招兵買馬,紛紛前來投之。因為當時物價飛漲,糧物奇缺,貧民百姓都買不起糧食。而參了軍之後,朝廷每家每年給補貼十石(一千斤)糧食,而且還不算當兵者的口糧,所以一些過不下去的貧民百姓,都把家中的勞動力送去當兵。不過既然這樣,為什麼一個來報名的人都沒有呢?其中的蹊蹺,便出在了這些招兵的小軍頭身上。
原來每個軍隊都有固定的糧食數目,朝廷也是按統計的人頭數發糧。所以這些小軍頭為了更多地得到糧食謀取暴利,都爭先恐後的拉攏這些百姓應征當兵。等到朝廷發下糧食之後,他們便以各種借口打發趕走這些百姓。初時還可以,不過隨著情況發生次數的增多,後周軍隊的名聲就臭了,一時間無人前來應征,柴榮劉吉等人也是每日焦急不堪,卻又無可奈何。
這日天氣正熱,幾個小軍頭便督促著火頭軍趕緊做飯,以便早日歇息。就在他們躺在樹下打瞌睡之時,隻聽一個洪亮的聲音喝道:”喂,這裏是征兵的地方嗎?”一個小軍頭極不情願地睜開了睡眼惺忪的雙眼,伸了伸懶腰,嘟囔道:“幹什麼的?”那人一聽這話,一把揪起這個小軍頭,喝道:“廢話,我當然是來參軍的,不然難道你以為我是來找姑娘的啊!”此時這個小軍頭的睡意全無,戰戰栗栗的說道:“對...對...對啊,這兒是征兵的,快...快把我放下。”其他幾個小軍頭見狀也是爬了起來,打量著眼前的這個人。隻見此人如半截黑塔一般站在眼前,渾身生滿橫肉,一臉凶神惡煞的模樣。再看此人的長相,那可真的讓這幾個軍頭嚇了一跳。此人臉色發紫,如中毒一般;滿臉堆滿的金錢癬,看著令人作嘔;野豬闊口,朝天尖鼻;牙排三尺,鼻生二竅;雙眼垂搭,目似噴火,長得那叫做一個瘮人!見那幾個人盯著自己半天沒有動靜,那大漢顯然也是察覺到了什麼。隻見其一把扔下小軍頭,喊道:“看什麼看?不服氣啊!”小軍頭一麵答道:“服氣,服氣。”一麵將此人引入了軍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