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世界的參差(1 / 3)

知情下鄉從1968年到1978年(1978年年底開始陸續回城一直到80年結束)

恢複高考在1977年,參加高考的資格是:年齡在18-25歲之間,具有中等教育畢業證書,身體健康,無嚴重近視、色盲等缺陷,並符合當年高考的各項規定和要求。此外,還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高考報名手續,並按照規定的程序參加高考。高考成績是決定考生能否被錄取的重要依據,同時還需要參考考生的其他條件,如綜合素質、體育成績、文藝特長等。

高考分數線:1977年恢複高考後,各省高考分數線普遍偏低,文科和理科的分值都較低。例如,河北省的文科最低分為150分,理科最低分為160分;江蘇省的文科和理科最低分均為120分;山東省的文科最低分為120分,理科最低分為130分。

保送製度:烈屬子女保送:父輩為烈士、革命烈士、烈士遺屬、革命烈士遺屬、烈士父母、革命烈士父母的子女,可被保送進入大學。工人、農民子女保送:工人、農民子女在高考中成績不低於當年普通一本線,可被保送進入大學。優秀運動員、藝術生保送:全國、省、市級優秀運動員和國家、省、市級藝術生,可被保送進入大學。

去北大荒最多的省份:河南河北,山東

北大荒是指中國農墾集團公司,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等地

生活和食宿:知識青年在北大荒的生活和食宿條件比較艱苦,多數人住在簡陋的農舍或者帳篷裏,每天的飲食主要是粗糧、雜菜和野味,缺乏蛋白質和營養。

農業生產勞動:知識青年在北大荒進行了農業生產勞動,包括插秧、收割、耕種等農業生產工作。由於知識青年大多沒有接受過農業生產方麵的培訓和教育,因此很多人在農業生產勞動中遇到了困難和挑戰。

改造土地和農村建設:知識青年在北大荒還參與了改造土地和農村建設的工作。他們修路、修橋、開墾荒地、建房子等,為當地的農村建設和現代化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學習和思想教育:知識青年在北大荒還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學習了農業生產和技術知識,並參加了當地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鬥爭。

先進人物:王梓涵。

1978年正式結束後才開放了回城名額。

一種是計劃內名額,一種是計劃外名額。計劃內名額是指由國家計劃和分配的回城名額,主要分配給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下鄉的知識青年。計劃外名額則是指由各地政府和單位自行分配的名額,主要分配給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未下鄉的知識青年,以及那些在下鄉期間表現優秀的知識青年。

國內一流大學名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

1977年,中國恢複了高考製度,這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年,報考大學的人數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以下是當年報考人數最多的大學:

北京大學

複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山東大學

廈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浙江大學

1977年恢複高考後,北京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全國最高的,當年北京大學的本科錄取最低分數線是文科570分,理科625分

1985年,中央提出了“擇業自由,計劃和市場並舉”的方針,意味著畢業生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和生活的方向。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進一步強調了畢業生就業自主權,取消了畢業生分配製度。

北京80年代初期規模最大的化工廠是北京石油化工總廠,也稱“北京石化”。該廠成立於1958年,是中國大陸第一批煉油廠之一,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北京石化的主要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蠟、潤滑油等石油化工產品,同時也生產氯堿化工、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塑料等化工產品。該廠占地麵積廣大,員工人數眾多,是當時北京市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北京石化逐漸陷入困境,先後進行了重組和改製。2003年,北京石化正式停產,廠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和改造,並在原址上興建了一個新的商業綜合體。

化學工程師:化學工程師是石化企業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職位之一,他們需要掌握化學、物理、數學等多方麵的知識,能夠設計和優化工藝流程,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