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李儒(2 / 2)

麵對著董卓的咆哮,李儒沉默不語,而事實上,他也隻能沉默不語。

酸棗城中,會盟的諸侯提及董卓的時候會覺得董卓勢大,可是此時對董卓這邊來說,會盟在一起的諸侯又何嚐不是勢大?這樣的數量堆疊引起的變化之大,即便是李儒在事前的時候也不曾想到過。

是,單獨一路的諸侯兵微將寡,並不起眼,甚至隻要董卓願意,隨便派遣一直騎兵出擊就能隨便將之擊敗或者擊潰,也正是這樣,董卓也好,李儒也罷,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有將之放在心上,在一麵需要養傷的同時,這才有了那長達年餘甚至更長時間的調兵遣將。

可結果呢,卻是諸侯會盟。

在如今董卓亂政才剛剛開始的這個時候,諸侯的力量還普遍低下,統兵多者,也就三萬人上下,統兵少者,大多也都萬人左右,當然,也有著僅僅隻統兵數千的諸侯在,隻不過這個數量實在太少太少,可就算這樣,平均下來諸侯所統帥的大軍數量也大約要在一萬多甚至向著兩萬這個數字逼近著,二十餘路的諸侯相加起來,其勢之大可想而知。

事實上,不僅是諸侯這邊因為有著糧食供應需要統計,就是董卓這邊為了一個知己知彼,對於盟軍大軍的數量也有著粗略的統計,酸棗城中的諸侯大軍數量,早已超出了五十萬這個數字。

二十萬對五十萬,乍一看差別並不算大,應對起來,西涼兵也並不是沒有勝算在,而且因為西涼兵多是騎兵,野戰的話他們反而是要更占優勢,這麼一看,董卓想要出戰的想法並不能算是錯了,可事實又豈會這麼簡單?

二十萬大軍行進,動靜之大根本隱瞞不住,而諸侯五十萬大軍也就是五十萬的人手,平地之上,隻要稍有準備,他們能夠很快的將地麵破壞個徹底,沒有了一馬平川,跑都跑不起來的騎兵怎麼發揮戰力?到了那時,他們的優勢還能有嗎?

就算諸侯的大軍不在道路上做手腳,可是想要讓奔馳的騎兵速度停下來的手段卻多不勝數,不說人群彙聚的諸侯,就是李儒自己閉著眼睛就能想出來好幾個辦法,而沒有了速度衝擊力的騎兵,就如同沒有了牙齒的老虎一樣,騎著戰馬,反而會成為他們的累贅,一旦淹沒在諸侯浩瀚的人群中,又有幾個人能夠殺的出來?

是以迎擊神馬的,李儒從來就沒有考慮過。

既然聚而殲之這個手段沒有用,那麼就分而殲之,李儒的念頭很純粹,虎牢與汜水兩處關隘很快就成為了他接下來的手段,而在這一點上,諸侯的做法,顯然都被李儒料準了。

有雄關為依托,董卓不懼會有人抄了自己的後路,糧食什麼的自然也就不用擔心,這樣的情況下,關外那平坦的地方,就會成為西涼騎兵馳縱的最佳之地,李儒很想看看,到那個時候,諸侯麵對著騎兵的衝擊時臉上的表情該會有多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