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進擊的諸侯(1 / 2)

袁家之勢,單隻是看如今會盟而至的諸侯就能夠看出一些,諸侯之中,可以說除了劉凱、袁術外,隻要袁紹不先去招惹,十幾個人中不會有一個人敢跑去跟他叫板的,甚至就是袁術,別看他平常的時候沒少跟袁紹鬧,在實力沒有膨脹到頂端之前,他也都不會跟袁紹輕起戰端。

所以說,袁家勢大,這裏麵的含義可並不僅僅隻是表麵上這簡單的兩個字,在某種程度上,劉岱的話也代表著他對袁紹,對袁家的態度,而這,還是在有劉凱存在的這個變故之下的。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除了秦一統的時間太短沒有底蘊外,還在於他並沒有多少的嬴氏族人,再加上被破滅的各國還未熄滅複國之念,造成了漢初時那種混亂的天下大勢,而如今的大漢,於秦末時雖然有著相似,可是在很多地方上,卻也並不相同,最先的一點就是底蘊。

四百年的大漢,以及這四百年間被鼓吹而起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思想上的風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已經是深入人心,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了大漢的擁護者從未斷絕過,這也是為何曆史上即便是到了三國末年的時候,在那種稱王稱侯,甚至是稱帝都已並不鮮見的情況下,仍舊有著人心向漢室並為之付出性命而護之。

再一點就是藩國了。

四百年的大漢年間,被分封而起的藩國多不勝數,在劉宏亡後天下剛見亂起的時候,可以說正是這些個劉姓的人占據著大漢大半的地域,隻可惜在能力上,他們跟與這個年代應運而生的諸侯們相比就差得遠了,以致於最終消亡殆盡,隻留下一個身份出生無從考究,自底層的地方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劉備一枝獨秀。

都是人,誰還沒點野心?更何況身為藩王的那些劉姓之人,亂象剛顯之初,這些個占據著大漢大半地域的劉姓之人哪個心裏沒有起過點異樣的想法,劉岱也是一樣,可即便是這樣,麵對著袁紹的時候他仍舊不自覺得會感到矮上一頭。

這就是袁家,一個哪怕是藩王也不敢輕掠其纓的存在。

不過此時看著劉岱,劉凱眼裏卻連一點勸慰的意思都欠奉,說起來眼前這家夥也是夠奇葩的,明明跟橋瑁兩個人有著矛盾見麵就掐,偏偏他們倆還非喜歡往一塊兒去湊,隻不過背靠著袁紹,很多時候在劉岱憑借著自身的勢力將橋瑁壓下去的時候,橋瑁總會不出乎意料的將袁家這杆大旗給扛出來,是以掐了那麼多次,反而是劉岱落著下風。

而這,也是導致了劉岱逐漸倒向劉凱的緣由之一,也正是這樣,在袁紹跟前,劉岱也是掛了號的存在,而眼前他這種把什麼事情都往橋瑁身上推的做派,劉凱對此顯然隻有個白眼給他。

“什麼坐以待斃,我們這是叫以靜製動,大義在前,袁紹若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你我下手,反而更合我意,到那時,不扒掉他一層皮我都不會讓他脫身。”說到這裏的時候,劉凱原本平靜的臉上已然變得滿是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