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分部與器官係統
上肢分為上肢帶和自由上肢(臂,前臂,手)
下肢分為下肢帶和自由下肢(大腿,小腿,足)
頭部分為麵部和顱部
頸部分為頸部和項部
軀幹部分為背部,胸部,腹部,盆會陰部
人體的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
九大係統
運動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脈管係統、感覺器、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
九大係統由神經-免疫-內分泌網絡進行有機整合。
解剖學姿勢、方位術語與人體的軸與麵
標準解剖學姿勢:
身體直立,麵向前方,兩眼平視正前方,兩足並攏,足尖向前,雙上肢下垂於軀幹兩側,掌心向前。
方位術語:
近顱者為上,近足者為下。
近內腔者為內,離內腔遠者為外。
同理,腹側為前,背側為後。
距離軀幹部近的為近側,遠的為遠側。
上肢有尺橈,下肢分脛腓。
軸與麵
垂直軸:上下走向
矢狀軸:前後走向
冠狀軸:左右走向
矢狀麵:長的麵
冠狀麵:又長又寬得麵
水平麵:偏圓的麵
後麵是湊字數……
“解剖”一詞含有剖開、切割的意思。遠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經典醫著《內經·靈樞》中就已有記載,直到現在這種用刀剖割的方法仍是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基本方法之一。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研究方法的更新、相關學科發展的推進等,推動了解剖學的不斷發展,研究範圍在不斷地擴大與加深。經曆了大體解剖學、顯微解剖學乃至超微結構解剖學三個階段,逐漸分化形成許多新的分支學科。廣義的解剖學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我國的人體解剖學的分科有多種方法,通常把人體解剖學分為係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
係統解剖學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體的器官功能係統(如運動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脈管係統、感覺器、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等)闡述正常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其生長發育規律的科學。是醫學重要的支柱學科之一,是醫學生的必修課。
除係統解剖學外,按人體的某一局部(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等)或某一器官,重點描述人體器官的配布、位置關係及結構層次等,稱局部解剖學topographic anatomy。係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主要通過肉眼觀察來描述人體的形態結構,又稱巨視解剖學macroanatomy。以顯微鏡觀察為學習手段的組織學、細胞學、胚胎學,又稱微視解剖學microanatomy。密切聯係外科手術的解剖學稱外科解剖學surgical anatomy。聯係臨床應用,研究人體表麵形態特征的解剖學稱表麵解剖學surface anatomy。運用X線攝影技術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解剖學稱X線解剖學X-ray anatomy。研究人體各局部或器官的斷麵形態結構的解剖學稱斷層解剖學sectional anatomy。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產生影響和發稱運動解剖學locomotive anatomy。以研究腦形態研究人體外形輪廓和結構比例,為繪畫造型打基礎智能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解剖學的研究也虛擬解剖學、數字解剖學等新學科。隨著人體奧秘中脫穎而出,形成新興的邊緣學科,但在廣義上仍展規律,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與體育動作關係的科學與功能為主的解剖學稱神經解剖學neuroanatomy。的解剖學為藝術解剖學art anatomy。當人類進入了隨之進入了分子和基因水平。產生了微創解剖學、的不斷揭示和破譯,又會有新的學科不斷從解剖學屬於解剖學範疇,推動解剖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