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三年秋九月,出征南中的徐晃大獲全勝,摧枯拉朽渡過瀘水,擒拿蠻王孟獲三次,孟獲不服,徐晃釋之,最終在蠻王老巢銀坑山再次擒拿孟獲及其王族,蠻人自此懾服,高順下旨冊封孟獲為雲南王,鎮守南中!
南中平定,山越感覺到了自己的危急,不等官兵出征,自主遣使往洛陽求和,並呈上無數寶物,臣服趙國,歲歲來朝,年年上貢!
江東一戰,山越軍見識了趙軍的厲害,連吳軍都不是趙軍的對手,他們這些被吳兵打殘的山越軍更是不敢輕易涉險,更何況十餘萬氣勢洶洶的蠻軍半年時間就被消滅,甚至打到了老巢,山越軍見勢不妙,趕緊主動臣服!
開元四年,高順又以文聘為征南將軍,蔡瑁為副,領五萬精兵從南郡出兵交州,孟獲和山越軍從東西兩部各自調兵協助,將漢朝的最後一塊版圖納入掌中,自此中原安定,四鄰和睦,開元盛世走上正軌!
開元五年,休養生息曆經三年之後,兵甲精良,士兵養精蓄銳,在匈奴內部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時候,高順終於答應劉豹的請求,從雲中郡出兵,開往陰山以北!
三十萬精兵由趙雲統帥,張遼都督左路,夏侯惇為右路,從天闕口與北匈奴展開廝殺,繼漢武帝衛青、霍去病之後,高順再次與匈奴發生了大規模的交戰!
此時劉豹率領的南匈奴部落僅剩不到一萬人,他的對手去卑被擊敗,投降北匈奴,雙方實力再次變得懸殊,劉豹幹脆舉麾下之兵投降高順,於夫羅曾常年在河東逗留,又長期盤踞在並州,劉豹基本都是在半個漢人的環境中長大,還取了個漢人的名字,所以這一次歸順,也並無多少心理障礙,隻為能夠擊敗北匈奴,抓住去卑,全力報仇!
有趙雲將全力指揮全軍,陰山以北的大漠,再次起了變故,戰火連綿,匈奴人屢戰屢敗,又有劉豹等匈奴做向導,廣袤的草原再也不能成為他們躲藏的屏障,曆經三年,西河、大幕,寘顏,直至匈奴王庭卑闐城,都被攻破,最終封狼居胥山,北匈奴禪於忽台哥被殺,去卑被生擒,畢竟是自己的長輩,劉豹不忍殺害,將他流徙邊境牧羊去了!
至此匈奴徹底被滅,敲山震虎,鮮卑人更加小心謹慎,遣使往洛陽和親,進一步加強彼此的信任關係,實在是趙軍的實力太過強悍,動不動就是滅族之患,誰敢動歪心思?
開元十年,輝煌盛世的趙軍再次出兵,這一次並未調動其他各部人馬,而是從東麵的海上出征——趙軍堂堂水師,終於揚帆起航!
本以為出海遠征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周瑜掌管水軍,對周圍海域不斷探索之後,發現其中的凶險越來越大,海中的危機更是防不勝防,派出去了無數水軍,請教了無數老漁民,先後五年之久,周瑜心中才有了一點底氣!
正因為熟知海上的危險,所以周瑜才上書勸止高順兩年前就想出兵的計劃,一直等到開元十年,才正式出兵,這幾年的時間,光是為了探索海域損失的士兵就有五萬之眾,損壞的船隻等等更是不計其數!
期間呂蒙率領船隊發現了東南部的夷洲,這裏僅有數萬人口,但物資十分豐富,高順知道此處便是後來的台灣,便派了官吏到此治理,打通海路,與中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