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旱情比較嚴重,已經從並州借調糧草救濟,而司隸和兗州、豫州尚在發展之中,沒有兩三年無法恢複元氣,如果和劉備相持太久,他遠在江南,烏桓的確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以幽州之兵,再讓步度根從旁威懾,能否擋住烏桓侵略?”高順還是不死心,此時要是給劉備一個喘息之機,正好便應了曆史軌跡,劉備極有可能會入駐西川,到時候再要收拾他,就沒那麼容易了!
郭嘉搖頭道:“步度根雖借我軍之力一統鮮卑,然其並未誠心懼服,此時烏桓侵擾邊境,鮮卑軍定從旁窺視,若主公示弱,鮮卑定以為主公無力北征,恐亦有所動;又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自大哥平定北方,不曾遣使來拜,嚐有覬覦中原之意,若二者暗中聯合,實為大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
郭嘉說起平定遼東之事,高順便想起了郭嘉遺計定遼東之事,當時郭嘉勸曹操不要發兵,隻為袁紹的兩個兒子逃到了襄平,如今極力主張他出兵,是要借此一舉平定遼東!
徐庶也道:“今水軍未成,若再南進,乃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耳!若依奉孝之計,征討烏桓,便可乘機平定遼東,威懾鮮卑,此乃一舉兩得之事,彼時中原定然富足,水軍練成,主公在下江南,縱有孫劉聯合,亦難擋威勢!”
“報!”正在三人商議之時,哨馬告進:“周瑜暗中率水軍奪了南郡,關羽前日偷襲江夏!”
“東吳兵力一直動向不明,這周瑜果然還是覬覦西川啊!”高順聞報,心中稍寬,劉備和孫權互相出兵,可見並未達成一致!
郭嘉言道:“既然孫劉交兵,大哥此時息兵,劉備自會去取南郡,若逼迫太甚,隻恐促成二人聯合!”
雖然此時劉備背腹受敵,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時機,但郭嘉說的也有道理,要是逼得太緊,萬一劉備甘願放棄南郡,甚至交還江夏,孫劉聯合,南下的阻力就更大,最主要的,高順此次並未帶水軍,有了諸葛亮相助,高順想要一鼓作氣滅掉劉備的計劃受到了阻礙!
進退之間,這是個兩難的選擇,雖然劉備有了諸葛亮,但高順並不懼怕,隻是如今地盤大了,一切軍事行動,並不如遊戲中那樣簡單,西北的旱情,中原的發展,北方的隱患,這些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因素。
尤其是中原還有點空虛,人口流動太多,十分貧瘠,若過分用兵,內耗太多,後果不堪設想,高順雖然占據的地盤大,但都是爛攤子,不像荊州、江東這樣的富庶之地,人口眾多,錢糧充足!
“若就此撤兵,劉備得以喘息,恐會取益州,將來再難對付!”思索再三,高順說出了自己最後一個顧慮!
郭嘉卻笑道:“劉璋雖暗弱,西川之士思得明主,然孫劉皆有入主西川之意,主公撤兵,再派人暗中結好劉璋,又有孫劉在南郡爭鬥,互不相讓,誰也進不了西川!”
高順眉頭稍展,當年劉備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益州,隻因南郡還在劉備手中,孫權鞭長莫及,如今周瑜占領南郡,自然不會讓劉備輕鬆得逞,自己撤兵之後,孫劉之間恐怕還有一場明爭暗鬥,就像現在的江夏和南郡一樣!
徐庶言道:“平定遼東,十萬精兵足矣,主公可將兵力留在南陽,威懾江南,若劉備有進取益州之意,便出兵騷擾,又有孫權之兵在南郡阻礙,劉備欲得西川,難上加難矣!”
“如此就依二位之計!”高順歎了口氣,最終還是沒能一鼓作氣消滅劉備,但這一趟出兵,取了南陽,打開了荊州的缺口,孫劉爭鋒,扼製劉備的發展,高順等待的,其實還是太史慈和甘寧的水軍!
郭嘉又道:“就此撤兵,顯得虎頭蛇尾,大哥可再上書朝廷,隻說天子在襄陽,不能刀兵攻伐,再請陛下渡江北上,以諸葛亮之能,定猜到大哥撤兵之意,自會降旨免去先前之罪,安撫我等,如此便名正言順了!”
高順失笑道:“還是奉孝你主意多,此事就勞煩元直了!”
徐庶抱拳答應,自去處理,而高順也通知各部將領準備退兵,回師中原!
一場江南征伐持續了半年之久,高順卻突然撤兵,荊州上下頓時覺得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