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靈帶著幾百殘兵逃回成德,楊弘見狀,大吃一驚,急忙相問,紀靈垂著腦袋將經過說明,楊弘半晌不語,才明白自己自己以為是的絕頂妙計,全在對方的意料之中,這一次徹底大敗,他再也無顏留在成德,當天便灰溜溜的帶兵返回了壽春!
這一次損失近一萬兵馬,加之李豐和那一夜劫營損傷的兵馬,成德的守軍變成了一萬五,整整減少了一半,這等慘重損失,讓紀靈心頭在滴血,想起前幾日曹操大敗張勳,不正也是用的誘兵之計,隻要敢出城的,好像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冷靜之後,紀靈打定主意,再也不會派一兵一卒出城,一萬五千兵馬,防守成德的力量還是足夠的,孫策要想強攻,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他決定死守,隻要耗到孫策兵糧不足,便會自動撤兵!
城外大營中,自然是一片歡欣,徐盛帶著黃祖的人頭來至大帳,孫策將之掛在大帳之外,遙祭孫堅,這一場大勝,不僅報了多年的仇怨,還將紀靈狠狠打擊一番,城中守軍已經毫無士氣!
孫策等人自然也明白了周瑜之計,事成之後,這些看起來很簡單,但在事前要說明,卻是有些雲裏霧裏,所以周瑜索性不說,再次用結果證明了他的能力,孫策等人都誇讚周瑜,程普親自向周瑜道歉!
但終究德陽城還未拿下,距離壽春尚遠,就在孫策準備帶兵一鼓作氣攻下成德之時,周瑜卻一反常態,向孫策獻計,將兵馬退至巢縣!
孫策有些不解:“紀靈大敗,士氣低落,攻取成德,正當時機,為何忽然撤兵?”
周瑜言道:“並非撤兵,此乃以退為進之計,主公盡管將兵馬屯在巢縣,不出一月,紀靈自會退走!”
程普問道:“公瑾有何妙計,還是先說出來的好,免得又生誤會!”前幾****對周瑜怨懟,此時想起來還有些不好意思,提醒周瑜還是不要揣著悶葫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周瑜笑笑,中軍帳中都是跟隨孫策的老將,值得信任,便道:“曹操攻打盱胎,想必袁術兵馬難以抵擋,若盱胎被攻破,呂布進入揚州,壽春告急,袁術自會調紀靈回壽春,又何須徒耗兵力?”
孫策垂首不語,他生性好戰,此番舉兵踏足中原,卻未遇到一個像樣的對手,周瑜有屢次用計破敵,讓他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若曹操無法攻下盱胎,呂布被阻於新城,時日拖延,糧草損耗甚巨,此乃兩可之事,焉能寄望他人?”
周瑜言道:“主公放心,縱使曹操未有寸進,吾自有妙計讓袁術調走紀靈,彼時再進,尚未遲也!”
“紀靈乃是袁術手下大將,常年追隨左右,信任有加,怎麼會忽然調離成德?”孫策還是有些不死心,他覺得立即揮軍殺進城中,才顯得痛快!
周瑜胸有成竹,看了一眼帳外的那顆人頭,答道:“若在之前,或許無計,但有了黃祖首級,吾可使反間之計,袁術疑心重重,自不敢再讓紀靈守成德!”
黃祖是被紀靈帶兵殺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東吳的兵馬斬殺了黃祖,所以要是有心人將此事和機靈聯係在一處,言稱黃祖人頭乃是紀靈所贈,這裏麵便大有文章,因為黃祖對孫策而言意味著什麼,天下人人皆知!
黃蓋豈能不知孫策好戰的心思,勸道:“主公,成大事者,不能隻看眼前利益,若主公強攻成德,縱然取之,袁術又會發兵來攻,反而是曹操得利,主公何必為他人做嫁?”
孫策聞言,猛然驚醒,他隻想著自己痛快,不顧將士性命,不顧大局,的確有些太過率性,當下言道:“若非黃將軍提醒,險些鑄成大錯,某有諸位相助,何愁大業務不成?”
黃蓋、周瑜等人見孫策不似原來那般執拗,心中很是欣慰,又各自商討一番,傳下將領,大軍立即開拔,往巢縣撤退,殿後的便是挫敗紀靈的周泰!
紀靈在城中緊張的準備著,剛剛一場大敗,士氣低落,孫策定會乘機攻城,但城上的士兵卻跑來報告,孫策突然撤兵了,紀靈一愣,以為自己聽錯了,士兵再次報告,他大惑不解,親自來到城上查看!
隻見城外的江東兵馬正陸陸續續收拾營帳,列隊等候,準備撤退,隻有周泰率領一隊人馬在列陣防備,紀靈半晌不語,他猜不透孫策的意圖!
但不管城外怎麼動靜,紀靈打定主意不會再派兵出城,或許這正是孫策的誘兵之計,看了一陣之後,紀靈還是命令士兵不得放鬆,小心巡邏,準備的守城之物一樣不能少,總之是有備無患,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