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無路可逃,雖然躲進了自造的十八道防線之內,兵糧充足,但被攻破是遲早之事,高順並不心急,他穩紮穩打,能從內部瓦解公孫瓚的兵力,才是上策!
各地諸侯開疆擴土,僅餘的管亥所率領的黃巾軍卻讓高順大出意外,一年時間,先是乘著陶謙與曹操大戰之際,乘虛奪取了徐州東部的地盤,緊接著又用聲東擊西之計,突然北渡黃河,南皮境內告急!
袁紹本是派袁譚平定青州,卻沒想到還未等袁譚有所動作,反而被黃巾軍搶占先機,渡過了黃河,青州北部一片大亂,南皮境內再造賊患,樂安、高唐等地都有黃巾軍的影子,幾萬黃巾軍湧入,讓袁譚焦頭爛額,隻得向袁紹求救!
高順看罷消息,對郭嘉說道:“黃巾軍進退有度,攻取時間拿捏得極好,這並非管亥能為之事,隻恐其背後有高人指點!”
郭嘉也點頭道:“或許如此,若是管亥有此本事,青州之地恐早被其拿下了,如今黃巾軍有十萬之眾,聲勢浩大,青壯也有七八萬,這兩年蓄積實力,突然爆發,恐有所圖!”
高順卻皺起了眉頭,他實在猜不到這個時候誰會跑去幫助黃巾軍,此時的黃巾早已不是起義之初的正義之師了,被扣上反賊的帽子,惡跡斑斑,連百姓都唾罵不已,稍微有點見識的人也不會這個時候選擇加入黃巾軍!
徐州有陳登父子,袁譚帳下也有許攸、荀諶等人,皆非等閑之輩,卻讓黃巾軍如此輕易奪取了地盤,此事恐怕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個背後隱藏的高人,引起了高順的興趣!
“派人盡快調查此人身份,看看管亥背後,究竟是何人推波助瀾!”高順思前想後,還是猜想不到,隻好讓郭嘉派人去打聽!
高順得到消息的同時,袁紹也得知青州告急,昨日一戰,他挖了十幾日的地洞,才攻入公孫瓚第二道防線,卻想不到毫無動靜的高順也同時攻了進來,而且方法比他的簡單多了,這讓袁紹憤懣不已,高順智取,棋高一著!
而此時袁譚送來的消息,更是讓他暴跳如雷,袁譚部下精兵強將無數,卻被一群殘餘的黃巾軍殺得節節敗退,怎能讓袁紹不怒?
不過他並未回援,對於黃巾軍,袁紹和曹操等人的意見一樣,雖然人多勢眾,但都是烏合之眾,兵器不利,鎧甲不足,根本難以抵擋官兵,他隻是覺得袁譚不過是大意失敗,隻要小心應付,對付這些黃巾軍並不成問題!
袁紹向袁譚送信,命其調集兵力,盡快將黃河以北的黃巾軍擊退,至於平複青州,不必急於一時,他此時正和高順競爭,哪裏能輕易離開易京?
不過袁紹卻未細想,袁譚有許攸等人輔佐,除非到了萬不得已,形勢緊急,怎會輕易向袁紹求助,這不是白白惹得袁紹不高興?所以袁譚向袁紹寫信,也是百般無奈之舉,連許攸幾人都束手無策之時,才向袁紹報信!
臨淄城內,以為粗豪的大將坐立府內,左右都是一些麵容彪悍的將領,為首之人滿麵胡須,敞著胸懷,一撮胸毛濃密黝黑,健壯的胸肌高高突起,一件錦緞做成的汗衫隨意穿在身上,此人便是青州黃巾首領管亥!
“先生,你看俺已聽從先生之計從北海搬遷至臨淄,接下來俺們應該做什麼?”管亥雖然一臉橫肉,看上去凶悍一場,但卻對坐在左首的以為文弱書生十分尊敬!
那人一雙三角眼閃著晶亮的光芒,三道長須卻又讓他看上去儒雅端正,若是有西涼軍在此,定會大吃一驚,沒想到被董卓通緝的李儒居然從西跑到了北海,與黃巾軍串通一氣,成為了管亥的座下軍師!
李儒揪著自己的長須,淡然言道:“自顧帶兵,名不正則言不順,你我雖有青州一半之地,又占據臨淄治所,然始終被朝廷化為叛逆,難成大事!”
管亥卻不以為然,梗著粗壯的脖子:“俺隻管帶領俺的兄弟們吃飽喝足就行,管他朝廷怎麼看待!”
李儒眉頭微皺,這半年來管亥對他言聽計從,但這股匪氣卻始終難改,但他別無去處,所有的希望都在管亥身上,隻好耐心解釋:“主公有所不知,若無朝廷敕封,則諸侯可隨時出兵攻伐,如此對我等極為不利,若要壯大實力,久存於亂世之間,必先正名!”
管亥知道李儒也是為他著想,但對這種官府的事情他一竅不通,索性擺擺手:“既然先生如此說,就一定有你的道理,俺都聽你的,你說咋辦?”
李儒言道:“如今天子在李傕之手,此人與吾有些交情,聽聞馬騰、韓遂二人再次發兵攻打長安,我寫一封書信,主公命人送到李傕手中,我替李傕解去西部威脅,李傕定會向獻帝討得職位,青州刺史一職,非主公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