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從雁門再抽調部分兵力前往協助!”荀彧見高順皺眉不語,便道:“趁匈奴兵立足未穩之際,將雲中之民全部撤離便可!”目前的並州並不適合作戰,就連高順援助河東,出兵之事也被放在三月之後,正是和年初並州的發展大計有關!
“鮮卑軍此來,依我看來,並非定要挑起戰事!”一直未說話的張遼突然言道。
“文遠有話盡管講來!”要是眾人當中對這些塞外人的了解,除了張遼,估計也就是高順了,奈何高順是個半路出家的,也隻是憑著後世記憶鳳毛麟角罷了,聽張遼這麼說,高順趕緊讓張遼發表意見!
“自桓帝以來,朝廷曆年都會發放糧食布匹至塞外,換取其牛羊馬匹,雖不能對等置換,然卻能安撫胡人之心!”張遼久居雁門,說起這其中的原委自然毫不含糊:“隻因數年前鮮卑內亂,朝廷又被宦官掌控,故交易就此不了了之,胡人此來,定有所圖也!”
“文遠何以知之?”荀彧聽罷皺了皺眉頭,他是士族人士,想當然的視胡人為虎狼,鮮卑人這次大張旗鼓的前來,難道還會不動刀兵,虛張聲勢?
“吾久居雁門,自知胡人習性,若非草原天災,水草不足,牛羊無法過冬,胡人才會叩關,若在平時,其所需者僅為中原之糧食、布匹、鐵器等物,並於塞外接壤之地由商人置換!”張遼答道:“自朝廷有封賞以來,胡人每年皆會扣兵關外,以示兵馬強盛,則朝廷封賞便如數送至關外!”
“這不就是示威麼?”高順聞言冷笑了一聲,想起了他那個時代的軍事演習,就是做樣子個敵人看的!
“嗯,與大哥之意不相上下!”張遼愣了一下,想想和高順所言差不多,便點頭道:“胡人名曰‘放鷹’,初春乃草長鷹飛之季,牛羊剛剛過冬,並不肥壯,胡人便想以此置換中原物品,從中獲利!”
“放鷹?”郭嘉聞言也笑了一下,言道:“倒是起了個不錯的名字!”
“然邊境告急,鮮卑人數年未至,吾等不知其意,主公還是早做決斷的好!”荀彧倒也是個務實的人,不再爭執胡人的好壞,將話題又引了回來!
“主公新得並州,未經邊塞戰事,今胡虜舉眾而來,不可以弱示之!”荀攸聽罷幾人的討論,揪著胡須緩緩說道!
“公達此言何意?”高順馬上來了興頭,看來荀攸還是個主戰派呢!
“其因有三!”荀攸抱拳答道:“其一,今漢室無主,諸侯割據,主公新得並州,若示弱於胡人,不僅被天下諸侯恥笑,隻恐天下慕名之人,亦裹足不前矣!”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高順在並州也就擊敗白波賊一點小成績,雖然被人吹噓,但要是這次示弱於異族,他的這點功勞肯定是不夠搭的,原來積攢的名聲一朝便付之東流;反之,朝廷數十年對胡人束手無策,要是高順這次能夠立威,得到的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