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龍城三策(1 / 2)

衛覬見高順態度謙遜,也起身向高順行禮,換了一個語氣言道:“明公能從諫如流,可見為民之心,在下便獻拙了!”他整理一下思緒言道:“九章之律,自古所傳,斷定刑罪,然因所涉巨細,官吏不能通曉,此乃大患所處者也!”

“伯儒兄所言甚是!”荀彧聞言也表示讚同:“高祖命人重設《九章律》以治國家,然今律令不嚴,致使民有怨憤,亂由此生也!”

衛覬點頭答道:“欲使律法清明,明公可置律博士,轉相教授,使各郡縣具知,以法治民,成就大業!”

高順聽得心中一陣觸動,看來這個衛覬是有備而來,而且他的這番建議可謂一針見血,正是針對當下情形提出來的,雖說是治州之法,放在整個國家也是通用的。

以衛覬的行為看來,是毛遂自薦了,漢末士族閥門都自恃身份,各諸侯想要籠絡人才,還需要派人去請,甚至親自去請,沒想到還有個送上門的,而且剛見麵便展示自己的實力,可見誠意非小!

“文若,衛先生所言,字字珠璣,刑律之事,即日起著手準備!”高順心中盤算,當下也安排荀彧將這件事重視起來,隻要州內的冤假錯案減少,民風清正,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好處!

“開源尚需節流,當今千裏無煙,遺民困苦,明公若不留意,將遂凋弊不可複振也!”衛覬倒是準備的十分充分,見高順接連采納兩個意見,也十分高興,又道:“漢之禮儀,必有金玉、八珍等物,然則奢儉之節,必視世之豐約,當今之務,宜州郡上下,並用籌策,計校府庫,量入為出。”

“哈哈,先生良言相勸,順怎敢妄自菲薄?”高順聞言大笑,指著書房裏簡單的擺設言道:“公視吾之擺設,可為奢儉之節乎?”

衛覬聞言抱拳言道:“明公之風,在下於並州幾日,已有所知,此策乃長久之計耳!”

“好!”高順點頭微笑,想起李商隱的那首詩,不禁吟道:“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後麵的實在想不起來,隻好當成四句詩了!

“好一句成由勤儉敗由奢!”衛覬聽得也是一聲讚歎:“明公之才,在下早有耳聞,今親眼所見,名不虛傳矣!”

“過獎過獎!”高順連連答禮,一副謙虛謹慎的樣子!

衛覬與高順的第一次會麵,提出三大治理並州的建議,成為高順軍團發展的堅實後盾,各諸侯稍有眼光的無不效仿,此次會麵被人稱為“龍城三策”!

想起劉備三顧茅廬才有隆中對,讓劉備一飛衝天,這個衛覬居然自己跑上門來獻言獻策,讓高順不禁有種人格魅力爆發的滿足感!

“吾雖為河東之人,然知並州並無礦產,不知大人置鹽鐵官吏,以何處為所?”讚歎之後,衛覬又問了一個高順實質性的問題!

“鐵礦冶煉自然是在五原郡!”高順隨口答道:“至於鹽地,尚在探索之中!”

後代的包頭是中國著名的鋼鐵城市之一,包鋼也是聞名天下,高順雖然沒有具體了解,但地理知識也懂得一點,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背的,不過產鹽的地方他還真不知道山西哪裏有,有水才有鹽,山西出了汾水比較著名之外,他還真不知道哪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