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章受益人(1 / 3)

就連明英宗朱祁鎮本人,在事態平息之後,都意識到,“奪門之變”是沒有必要的,並且秋後算賬,把因為奪門有功得到封賞的4000多人,都革去了官職。

策劃“奪門之變”的3個人,也無一有好下場。

畢竟,奪門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但是對於明英宗朱祁鎮而言,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

他雖然奪回了皇位,可當時的朱祁鈺已經重病在身,命不久矣。朱祁鎮就算什麼都不幹,也基本上可以重新掌權。

讓我們先來看看,奪門之變的全過程,以及朱祁鎮在奪門之變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

事情發生在1457年正月。此時,離土木堡之變已經過去8年,離朱祁鎮從瓦剌歸來,也過去了7年。

這7年,朱祁鎮的日子可不好過。

先是禦駕親征,全軍覆沒,自己也在瓦剌當了一年俘虜。

好不容易回到大明,皇位上已經換成了他的弟弟朱祁鈺,而他本人,隻能被囚禁在南宮,連宮門都被上鎖灌鉛,朱祁鎮一步都不能離開,也很難和外界聯係。

一個寒風呼嘯的晚上,南宮的大門,突然被撞開了。

朱祁鎮獨自一人,出去一看,一行人跪倒在地上,請他回皇宮登基。

原來,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了。有些大臣一看,機會來了,就趕緊來接朱祁鎮,回宮複位。

就這樣,天亮的時候,上朝的大臣發現,皇位上坐著的,不是當今天子朱祁鈺,而是上一任皇帝朱祁鎮。

大臣們沒有反抗,默認了這一事實。

朱祁鈺也沒有反抗,問清楚了是朱祁鎮幹的,而不是有其他人意圖謀反,說了聲“好”,就此認命。

《明史》:既薄南城,門錮,毀牆以入。上皇燈下獨出問故,有貞等俯伏請登位,乃呼進輿……乃升奉天門,有貞等常服謁賀,呼“萬歲”。

奪門之變的過程,看起來很順利,實際上,危機四伏。

在這整件事情的經過,朱祁鎮至少麵臨這3重風險。一不小心,奪門就會失敗,輕則,待遇比以前更差,重則,命喪於此。

一、於謙平叛

於謙,是朱祁鈺手下的重臣,對大明江山、對朱祁鈺,忠心耿耿。

奪門之變發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告訴於謙,宮裏出事了。

於謙手握重兵,隻要一聲令下,就可以把朱祁鎮一幹人等拿下,送到朱祁鈺的麵前,任憑朱祁鈺處置。

但是,此時的朱祁鈺重病在身,沒有繼承人,朱祁鎮和朱祁鎮的兒子,就是朱祁鈺僅有的親人,也是僅有的可以合法繼承朱祁鈺皇位的人。

一旦把朱祁鎮當做叛徒拿下了,皇位的繼承問題,就很尷尬了。

當然,如果於謙有私心,大可以去宗室找個孩子,以朱祁鈺嗣子的名義登基,而他自己大權在握,做顧命大臣。

這麼一來,於謙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對天下的影響,就難以估量了。

一番權衡過後,於謙選擇了放任不管,任由朱祁鎮奪回了皇位。

但凡於謙有一點私心,有一絲動搖,讓人拿下朱祁鎮,奪門之變就不可能成功,而坐實了反叛罪名的朱祁鎮,也很難說會有什麼下場。

《明史》: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

二、朱祁鈺反抗

朱祁鈺雖然病入膏肓,躺在床上起不來,但是他畢竟還是皇帝。隻要一聲令下,禁軍和大臣,都得拚死勤王。

但是,朱祁鈺的顧慮,和於謙是一樣的。

他畢竟沒有兒子,如果收拾了朱祁鎮,廢了朱祁鎮一脈的繼承權,皇位就不好說要傳給誰了。

從宗室裏過繼嗣子,讓皇位的傳承脫離朱祁鈺的父親朱瞻基一脈,無論是朱祁鈺本人,還是大臣們,都很難接受。

更何況,朱祁鈺還要提防著像於謙這樣的重臣,趁著他病得無法理事,擁立年幼的宗室子,幹出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

所以,掙紮過後,朱祁鈺也放棄了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