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桑榆(2 / 3)

蕭絮下巴微微抬起,示意二人將目光看向遠處站在二樓處的一名女子:你看,來到此地的人,多心有浮躁,而江湖人士,總有不守時的。此時,便是考驗舉辦此次活動掌舵人的掌控力了,若是剛好碰到有人爭吵、較勁的,便更加麻煩!而此時奏樂,選用琴,而不用鍾、鼓等樂器,可知為何?

老白淡然笑道:鍾的聲音鏗鏘有力,讓人氣勢勃發,氣勢容易激起勇武之心;而琴聲清澈悠揚、令人陶醉,宛如清風拂麵,使心情變得平和。

陸時好奇插了一嘴:你還懂得挺多!

蕭絮接著說道:而樓上那名女子,淡定如常,從我們踏入此地之後,幾乎沒有調動過手下的人,可見安排的十分妥當。能夠執掌此次“飛花大典”,想來她在鏡花樓的地位,應當不低的!

身旁的護衛蕭定謀說道:是“桑榆”!

蕭絮轉頭對著蕭定謀問道:就是那個四大護法之一的桑榆!

身旁的老白對著蕭絮二人作出噤聲的手勢,他運用氣力,輕聲且不動唇齒,解釋道:看著那名女子蹙眉的樣子,她們應當是會唇語,不要多說了!

身旁的陸時有些大驚,仔細盯著那名女子看了一下,桑榆也毫不扭捏,大方的盯著陸時看了看,讓陸時瞬間有些害羞!

老白在一旁不禁笑了起來。

很快,便有不少仆從過來帶領眾人上樓,將蕭絮等人引到第二層的一處雅間,通過雅間可以直接看到第一層樓的地方。

蕭絮靠近到眾人身旁,輕聲說道:本來想著此處應當有不少機關,但這一圈走下來,居然沒有半點感覺!

一旁的蕭定謀說道:看樣子,他們提前都布置好了,想來是為了避免多餘的麻煩,按照門第布置順序,將來到此地的眾人分別帶到了二、三層樓處。其中北境的武林人士坐在東麵,示為主人,也為做東之意;而南境的江湖人士則坐在西麵,正對應了主人就東階,客人就西階。

自古以來,天下“尚右”,就是以右邊的位置為尊,室內以西為右,宴請尊貴的客人,要坐西麵東,禮先賓客,故西讓客,主人在東,也稱為“做東”。

至於是居於第二層還是第三層樓,就看是否是北境五派還是南境五湖的人了,如果是,自然居於高位。

陸時著急問道:他們如此一分,我們冒用其它宗門的人來到此地,豈不是很容易被看破。

蕭定謀搖了搖頭:看樣子,如果是冒用了北境五派和南境五湖的身份,很容易就被看出來,畢竟都安置在一處地方。還好我們冒用的身份是北境一個塢堡的,不妨事,陸少俠可以放寬心。

老白側身走過擋在自己身前的屏風,往第一層樓望了下去。

蕭絮很快也走近上前問道:怎麼了?

老白再次拿起腰間的酒葫蘆大口喝了起來,喝完回道:琴聲嫋嫋、餘音繞梁,真是耐人尋味!

蕭絮遲疑了一會,然後說道:隻是感覺餘音有些悲傷,雖是悅耳動聽,但少了一些宛轉悠揚。

老白感歎道:得之即失之,琴聲亦是。

蕭絮莞爾一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說,這四大護法起這幾個名字,莫非也和得失有關?

老白拿著酒葫蘆要小喝了一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故事源自漢光武帝時期,漢光武帝劉秀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複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說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並說了這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即使失去了東方日出的陽光,卻在桑樹、榆樹上得到了落日的餘輝。這是在說,不要因為失去一些東西而灰心泄氣,須知,退是為了進,失也在孕育著得!

蕭定謀和陸時此時也走了出來,蕭定謀順著老白說的話說了下去:“東隅”是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是指日將落時餘光在桑榆之間,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至“扶桑”也是指日出的地方,“細柳”是指日落之處,和”東隅”、“桑榆”的意思正好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