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要從我讀南北朝曆史開始說起。
我呢,是一個攻讀曆史係的大學生,對古代的曆史有很濃厚的興趣。快畢業了,想著往曆史方麵靠攏考研。
忘了自我介紹,我叫景灝,河南安陽人,22歲,身高170,留了個齊耳中分的發型,單身,自己在學校旁邊找了個房子租房住,課外時間找了個送牛奶的臨時工活,掙點外快。
我對中國古朝代曆史可謂興趣頗深,感覺有時光機我一定坐著去每個朝代都看一看,體驗一下那個時代的生活。
不過有一個朝代我記憶深刻,那就是南北朝這個亂的一塌糊塗的時期。
關於南北朝的影視作品不多,隻能從百科記載裏麵大概了解他們的背景和朝代更替的過程。
詳細的故事記載很少,或者沒有。
所以它就像迷霧一樣把我籠罩進去,讓我越發想要看清裏麵的故事。
曆史書籍,百科全書,百度瀏覽我查了個遍。
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南北朝的第一位女皇帝—“元姑娘”
提起女皇帝,讓人很感興趣,在古代,女子並不容易,能在男人的天下中有一席之地,那真是大海撈針,絕非易事!
典獻記載女皇帝在世界曆史上並不少見,就像眾所周知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等等。
但是在中國千古以來,大家好像就隻知道有一個武則天,就連史書上也認為中國女皇帝有,且僅有一位。直到史學家翻開南北朝的史書才發現,早在南北朝時期中國就出現了第一位女皇帝,隻不過她被改頭換麵女扮男裝,欺騙了大臣百姓。
這個故事還要從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開始說起,作為遷都漢化,推進改革的賢明君主,拓跋宏也有無法改革的弊政,那就是前人流傳下的“子貴母死”製度。早在北魏剛剛建立時,由道武帝拓跋珪建立了“子貴母死”製度。
這個製度也是不得已搬出,起因是拓跋珪發現,曆代王朝都容易發生外戚幹政的事故,比如漢初的呂雉,西漢末年的王太後和王莽。為了徹底杜絕外戚幹政,拓跋珪製定了“子貴母死”製度,隻要哪位皇子被冊立為太子,就殺了太子的母親,徹底防止外戚的壯大。
這也是效仿了漢武帝賜死鉤戈夫人。
為了開創先河,拓跋珪也拿自己先開刀,他下手逼死了自己的生母賀蘭太後,又賜死了太子的生母劉皇後。因此北魏一直世世代代都實行這一製度,即使漢化改革的拓跋宏都沒能推翻。他在當上太子後,母親被賜死,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夠廢除這一製度。
可惜沒等他廢除“子貴母死”,自己就先去世了。拓跋宏之子拓跋恪,經過漢化之後改名為元恪,但他的母親也慘遭賜死。結果等他繼位之後,雖然後宮妃嬪無數,卻沒有人敢懷上孩子,從他16歲登基,到26歲,10年間沒有一個孩子。
結果元恪就先急了,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孩子北魏皇位還怎麼繼承。最後一個姓胡的妃子願意以身犯險,寧願自己身死,也要為北魏誕下皇子。結果胡妃順利懷孕,並且生下了太子元翊。而經曆了10年無子之痛的元恪,不願意後人再受這一製度的影響,於是他幹脆的廢除了“子貴母死”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