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個章節來寫一下我想說的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與我的兄弟以及同誌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我們曾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討論過。
是社會生產力促就了社會主義還是社會主義促就了社會生產力發展。
我是偏向後者的。
“生產力那就是資本,隻有被資本奴役的才是唯生產力者,隻有先搞好生產關係,才能奴役生產力,所以社會主義就是搞好生產關係的一種主義”
他如是說道。
我們隻是一個討論,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結果,之所以會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在閱讀其他所謂的紅色小說過程中,發現許多同誌都對在古代發展社會主義抱有悲觀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中往往都會帶上生產力。
單論生產力,要知道新中國還沒成立之前,中國的生產力與清朝相差不大,甚至比清朝還要弱,那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生產力就突飛猛進呢?
我隻能說,屁股歪了的人,想啥都是歪的,我敢肯定的是,這一章發出之後,絕對會有許多人跑過來賣弄他那自以為是的學問。
對於這些人,我先統一回複,請你們認認真真的了解了社會主義之後再來,請你們讀了毛選之類的書籍並且理解了之後再來。
不然,我都不屑於你們這些人爭辯,網左不是左派,你們隻是知道有社會主義這麼個詞的普通人而已。
好了,扯遠了,這個章節是想著說一下以後的內容的。
首先一點是,這本書已經無法按原先的大綱完結了,因此,第一卷看完之後,不想再看第二卷的人可以離開了,第二卷與第一卷無論是文筆風格還是大綱等都是不同的,完全的是另一本書了已經。
其次,本書僅供討論正麵內容,當然如果因為討論導致這本書沒了也無所謂,反正我還是會寫這麼一本書的。
其實最好的開局應該是在洪武朝,中國曆代皇帝中,也隻有朱元璋真真切切想著為了農民,也隻有他能初步理解社會主義,當然這很難,這是因為有時代的局限性。
曾經有人問我,就算是在古代發展社會主義,失敗了怎麼辦?不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我的回答的,至少我埋下了火種,至少這樣的製度出現過。
那人也問我,成功了呢?那你不就是皇帝了嗎?我的回答是,在下一任領導人可以挑擔子的時候,退位,因為我所做的已經做到了,我隻是第一個舉火把的人,而不是抱著火盆不撒手的人。
他回答我說,你是真正的同誌。
我有些自嘲的笑了,對於社會主義,目前的我來說隻是剛入校園的小學生而已。
因此,我決定穩定工作後繼續寫這本書,寫完它,把它當成一個故事寫下去。
同誌們,第二卷歡迎大家共同討論,這第二卷以後的內容,我們可以一起書寫,不僅僅是為了心中的大唐,更是為了我們心中的那顆熾熱的心。
(當然,前提是火起來的情況下,不然我也遇不到我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