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端午雨後 兄弟相遇(1 / 2)

端午水有大有小,需求不一,但作為務農的李儒翰來說,巴不得端午水來幾場大的,這樣就可以多犁出幾塊田來。

端午水來得如他所願,大雨從昨夜的後半夜開始下,一直到臨近中午才堪堪轉為小雨,雨變小了,李儒翰扛著木犁,趕著一頭壯牛出了門。

這一年是1964年,也是李儒翰離開鄉政府的第五年,前些年光景不好,剛從鄉政府離開一年,也就是1960年,這一年鬧了饑荒,他把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自己帶著侄子到了一百多公裏外的煤窯場挖煤。

去年煤窯垮塌,煤窯場被叫停,他和侄子要被調到山西,叔侄倆不願意去,就又回到村裏,當起了農民。

下午時分,李儒翰已經犁了好幾塊田了,壯年耕牛開始喘著粗氣,步子也放慢了許多,經過田埂時,壯牛也忍不住要搶啃兩口田埂上的老草,或許是壯牛也沒了多少力氣,需要補充草料!

最後一塊田犁完,李儒翰放了壯牛在田埂上吃草,自己則掏出紙卷煙和火柴,點上一根煙吸了起來。

這年頭,抽煙的人不少,但一般人都抽的旱煙,大多都是自己偷偷種上幾棵葉子煙,曬幹之後卷起來抽。

像李儒翰這種抽紙卷煙的人,方圓十裏很難有第二個,因為他以前是鄉政府的幹部,後來又成為了煤礦工人,今年才回到村裏種田,暫時有這個條件。

剛剛犁完的這塊田正好挨著路邊,坐在路邊抽煙,而且抽的還是紙卷煙,李儒翰的回頭率還是挺高的,看著別人投來羨慕的目光,李儒翰心中有些小滿足,身上的疲憊也緩解了不少。

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天,方圓數十公裏趕集都是按照星期幾來定的,星期天剛好是臨縣趕集的日子。

李儒翰家的這個地方是個三縣交界地,這條路上剛好是去臨縣趕集的必經之地,雖然人不多,三三兩兩總是有的。

看著別人羨慕的表情,李儒翰有些小滿足,抽了最後一口煙,熄掉火,將餘下的煙絲小心翼翼的用一張泛黃的油紙包起來,貼身揣好。

他也不是一直都這麼富裕,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浪費是最可恥的行為,無論是什麼東西。

農曆五月,天黑得不早,六點了還沒看出天要黑的跡象,李儒翰拎著木犁來到一個水塘邊,把全是泥巴的木犁清洗幹淨,也把自己洗一洗,然後準備收工回家。

洗好,上岸,牽牛。李儒翰猛然回頭,上過戰場的他警惕心異於常人,他知道有人正在盯著他,隻是不知敵友。

“你是小翰哥嗎?”或許是被他這猛地一轉頭給嚇到了,還是眼前這個懷裏抱著一隻半大黑狗的青年天生膽怯,這一聲詢問多少帶點哭腔。

聽到青年的話,李儒翰不得不打量起眼前這個略顯憨態的青年來,這麵龐,這聲音,像!太像了!

“你是士元?”李儒翰試探性的問了一下,畢竟小表弟陳士元在自己的印象中隻是個小孩子的形象,雖然這麵龐很像,但已隔多年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