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的教育思想
1.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論語》一書中。
①類別:教育的社會功能
主張:人口、財富和教育是立國的三個要素。
著名論斷:庶、富、教
②類別:教育的個體功能
主張: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著名論斷: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③類別:教育對象
主張:有教無類,把受教育範圍擴大到平民。
著名論斷: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④類別:教育目的
主張: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政治家
著名論斷:學而優則仕
⑤類別:教育內容
主張:基本科目《詩》《書》《禮》《樂》《易》《春秋》
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仁”、“禮”。
特點:忽視自然知識和科學技巧的傳授;脫離社會生產活動
著名論斷:
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² 不學禮,無以立
³ 君子去人,惡乎成名?
⑥類別:教育原則和方法
主張:
㈠因材施教: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㈡啟發誘導【孔子最早提出啟發式教育】:不憤不起,不悱不發。
㈢學行思結合:
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²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㈣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㈤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⒉《學記》
《學記》是人類曆史上(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成文大約在戰國末期。
①類別:教育的社會功能
主張:化民成俗、建國君民(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著名論斷:
¹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²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②類別:教育的個體功能
主張:使人明理曉道(教育與人的關係)
著名論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③類別:教學原則和方法
主張:
㈠循序漸進
¹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² 學不躐等
㈡及時施教:當其可之謂時
㈢預防性原則:禁於未發之謂豫
㈣啟發誘導: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㈤藏息相輔
¹ 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² 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㈥長善救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㈦教學相長: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㈧講解法: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④類別:教師的社會價值
主張:師嚴道尊
著名論斷: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二、西方的教育思想
1.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問答法,又稱產婆樹,這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產婆樹可以分為四步,即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
2.柏拉圖
古代哲學家柏拉圖著有《理想國》。他認為女子應當和男子受同樣的教育,從事同樣的職業;重視早期教育,最早提出寓學習於遊戲。
3.亞裏士多德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被稱為古希臘百科全書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