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誅妖記(1 / 3)

話說宋元年間,有一名為陳家村的村落,其中有一戶人家,夫婦二人膝下育有一子,名曰青雲。夫婦是為農戶,以種田為生,寒微之家也,靠幾畝良田勉強度日。縱使家道清貧,夫妻二人有甚好的都留給孩兒青雲。

話說青雲自幼生的極是俊秀,今朝已入舞象之年,然因家道貧寒,故常遭鄰家孩童欺辱。青雲父母為人忠厚老實,便是孩兒受了欺負也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不願去招惹是非。時日一久,青雲性格漸而孤僻,常常一人偷出家門,跑去深山獨自玩樂。

一日,青雲一如既往欲去山中玩耍。臨走之際,其母王氏囑說:“雲兒,此去山中切莫貪玩誤了時辰,日落之前,務必回家,以免爹娘掛憂。”青雲一笑,便道:“知道了娘,孩兒謹記娘親教誨,決計不會誤了時辰的,娘請放心。”王氏一笑,也自由他去了。

青雲畢竟年幼,玩心一起,便再難收回。眼看遠方天際殘陽欲下,天色將晚,青雲始才驚覺,便往家的方向跑去。可跑了一陣發覺又回了來路,不禁愕然,料想以往皆是這般走法,如今為何卻如鬼打牆一般走不出哩。眼看周遭暝煙四起,卻難出怪圈,不由急上心頭。此後又跑了一陣,依舊這般,甚覺鬧心,便與地哇哇大哭起來。哭了有一炷香的光景,似也乏了,靠在樹上倒頭睡去。

這一睡便入了夜下子時,睡著睡著,青雲忽覺有何物在舔自己的臉,微微睜眼一瞧,嚇得是魂飛魄散。你道怎樣?卻見一頭吊睛白額大虎,正虎視眈眈看著自己。青雲大驚,哪敢出聲,嚇得動也不動。二者皆未敢動作,乃作如是觀。過不多久,那猛虎似顯不耐,朝天吼叫一聲,卻然跑入林中不見了蹤跡。青雲錯愕無方,見虎已去,便順來時路徑往家的方向步去,邊走邊哭。也不知走了多久,乘月觀路,竟然又回了那棵樹下,四下裏漆黑一片,青雲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失魂落魄。

月光幽幽,林中霧氣漸濃,便在此時,忽而狂風大作,氣海翻騰,落葉紛飛,風刮林木響成一片濤聲。青雲緊了緊衣衫,卻見由打幽林之內須臾飛出兩道身影,好似在追逐一般。片刻光景,二者已臨青雲所在,此刻雙雙腳踏樹梢懸於半空,青雲躲於樹後,揉了揉眼,借月光定睛觀瞧。但見二者俱都蒼髯皓首,一著道服,一穿紫衫。道袍者道骨仙風,長劍在手,凜然間乃有浩然之氣,顯是一道人;然見紫衫者手拄拐杖,白須至膝,卻是一身邪氣,未知何許。

這時便聽那道人言:“你本是修行千年的樹妖,貧道念你修行不易,有意度你向善,然你卻屢屢傷人性命,吸人精氣,食人心血,慘絕人寰令人發指,貧道今朝便不能降服於你,亦要廢去你的修為,以免生靈塗炭。”言下凜然。而聽樹妖笑道:“本仙生居此間,乃天地造化,天數使然,豈是你這老道說收便收的,簡直大言不慚,區區凡人安敢弑神。”旋即又曰:“你若罷手,本仙姑且放你一馬,如若執迷不悟,休怪本仙將爾打入無間地獄,受百般苦楚。”

道人大怒,當即喝道:“大膽妖孽,焉敢妄稱神仙,還不速速伏誅。”說罷,掐訣念咒,陡見長劍飛離掌中,隻見一道金光劃破長空刺向樹妖,其速甚快。然見樹妖將手一揚,手中杖飛上天空,便化作一條青蛇與長劍拚鬥一處。劍本利器,按說斬殺妖蛇不在話下,但那青蛇之身仿若鐵打的一般,任怎斬也未傷秋毫。道人、樹妖各自施為,一劍一蛇在空鬥得怎生激烈。許久也未分高下。

鬥了片刻,許二者皆知彼此道行,棋逢敵手,不分伯仲,便心照不宣各收法器,這番鬥法可謂精彩絕倫。現下彼此觀望,未語。

然適才天上鬥得火熱,地下青雲也看的真切,心道這世間當真有神仙不成?也道青雲其心善道,應數天合,雖是年幼,但看了半晌尤知孰是孰非孰正孰邪。是方才躲於樹後,也不覺怎樣,可當看到天上鬥法,金光燦燦之際,內心不由生出了些許向往之情,這便情不自禁,步出樹後,正值全神貫注,一觀天上幾何,故未看腳下有石,一個踉蹌應聲栽倒在地。

天上二者皆聞此聲而動,當是那樹妖快了些,當下一展左臂,可見五指化作五許藤條如龍蛇一般伸向青雲。道人欲救,卻為時晚矣,隻見如數藤條卷起青雲臨至半空,青雲兀自掙紮不下,叫個不休:“道人爺爺救我性命……”青衣道人見狀大驚,呼曰:“你我鬥法不幹他事,快了放這娃兒,休傷他性命。”樹妖哈哈笑道:“放了他,卻也不難,你隻當應我一事便罷。”道人問曰:“何事,但說無妨。”樹妖又道:“你修道之人自詡為天下蒼生,而今小兒性命掌於我手,你若自刎於此,我便放了他,未知意下如何?”道人猶疑未語。

樹妖卻仰天大笑,道:“說什麼為天下蒼生,如今蒼生有難,你卻惜命不救,是何道理?”間時哈哈一笑,又道:“天師府盡是些貪生怕死之輩,實乃妄為修道之人。”青衣道人依舊未語,然心下何嚐所想:“妖孽便是妖孽,我若依他,待我死後,他也未必會放了這娃兒,倘若不依,這小兒因我而死,豈非有違我道大義,這可怎生是好。”實陷兩難境地。

這時再見青雲早已口吐白沫,奄奄一息。

人命關天,豈容多想,道人歎罷,便道:“也罷,若救得性命,今下貧道雖死無憾,望你遵守諾言,待我死後定要放了他。”言罷,舉劍便欲自刎。卻在這時猝見一道青光徐來,打下青衣道人自刎之劍,轉而疾去,斬斷樹妖所化藤條,順而劍光裹挾青雲落了下去。這番驚變來的突然,委實令那樹妖猝不及防。道人也甚驚愕,便看何人所為。

卻見地下凜立一人,周身裝束與之道人一般無二,此刻左手抱定兀自昏迷的青雲,右手持劍,二目有神。當下道:“師弟怎可聽信妖孽之言,枉送了性命。”樹妖大怒,適才五指所化藤條盡被斬斷,此刻回形,即見五指齊齊被削了去,然而不消片許,又長了出來,果然妖邪法力驚人,已然練就不壞之身。未待樹妖發作,上方道人且言:“師兄來的甚好,今下如非師兄出手,恐吾命休矣。”間戟指樹妖,怒道:“這妖孽殺人無數,罪大惡極,你我聯手除卻便罷。”言下怒然。

此刻方聽樹妖說道:“我當是誰,原是天師府太玄道人,幸會。”當下一捋白須,微微笑道:“不過本仙今宵神遊甚久,無心再戰,他日但遇,再一較長短便了。”言還未了,身時化作一股青煙飄散。

話說天師府玄、虛兩大天師誰人不知。適才同樹妖鬥法的便是太虛道人,地下的則是其師兄太玄道人也。此番兩大天師齊出,可見這妖邪亦非等閑。太虛道人落下,不由分說,便觀青雲幾何?此刻但聽太玄說道:“這娃兒無事,隻是沾染了老妖邪氣,以至昏迷。”然太虛道人疑道:“怪哉!老妖邪氣甚重,若換作常人非死即傷,而這小兒卻是無恙,我觀其華蓋之上隱靈光,若入我天師府好生調教,將來定勝你我,不在話下。”太玄也道:“師弟所言甚是,這娃兒定乃附近村落之人,眼下將他送還雙親乃當務之急。”太虛似有所慮,太玄知其所想,便道:“此妖當是氣數未盡,單憑你我之力,隻可周旋,未可降服,降妖之事,還需從長計議。而今他中了我的青罡劍,也傷元氣,短期之內不可再出作惡,目下娃兒要緊,快走。”一言及此,二人禦劍而去。

-陳家村-

自青雲走後,其父母甚是擔憂,而天色將晚更為憂急,便赴山中尋找。可任如何找法也無半分蹤跡,夫妻猜測許是遭了獸口之災,便回家中,夫妻怎個傷心欲絕。可待這時,卻聞敲門聲起,丈夫起身開門一看,乃是悲喜交加。而見門前立有二人,俱著青衫道袍,一派仙風道骨。一人手中抱著兀自昏迷的青雲,夫妻見子無恙,又悲又喜,便將二人請入寒舍,好生服侍。

話說二者非是旁人,卻為天師府玄、虛二道。夫妻問及經過,太虛道人隻說青雲於山中遇了猛獸,受了驚嚇始昏迷過去,二人路過施救如何如何,卻並未提及妖魔一事。夫妻聽罷,自然萬分感謝。乃於途中,太玄道人已為其卻邪,故次日青雲醒轉,可於昨日之事仿若失憶一般,未有半分記憶。自打青雲醒來,卻不知為何,隻欲拜道人為師。也道命與天合,命數使然,兩位天師見此子根骨極佳,華蓋靈光,亦有納徒之想,且夫妻見子向道心切,又見二人豐神秀異,乃世外高人耳,故未相阻。是故,拜師一事順理成章。

又過數日,太玄、太虛道人攜青雲別過其父母回了天師府。待行過拜師禮,自此青雲遂與眾師兄弟一道修道參玄。也道青雲天賦異稟,每每師尊開壇說法,他總能自悟其道,二位天師也甚欣慰。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光陰似流水一般去而不返,十度春秋忽然而已。如今青雲早已弱冠年華,一襲青衫,三尺青鋒,更顯出塵脫俗,俊逸無雙。一日,太玄、太虛兩位道人便教青雲至此,太玄問曰:“雲兒,你上山學道已有多少時日?”青雲一禮,謂之曰:“回師尊的話,至今已十度春秋。”太虛道人一歎:“十載了。”又曰:“師兄,時辰已到,青雲是時候下山了。”

青雲聞聽下山二字,當即下跪,訝然便道:“師尊,雲兒哪裏不是,但求師尊教誨,休教雲兒下山。”於此待了十載,忽然離去,青雲自然百般不願。兩位天師情知這般,太玄道人待沉吟少許,歎曰:“雲兒休泣,且聽為師一言。”當下讓其近前,兩位天師極是喜愛此徒兒,何嚐不願將他留在身邊,叵測天意難違,隻好順天應道,故作這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