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1 / 2)

土夫子,掘墓人;

官盜大,民盜小;

洛陽鏟下金元寶;

人守墓,鬼看墳;

祖訓留,兒孫傳;

流沙翻板斷門石。

第一章 緣起

我叫張一峰,是個普普通通的八零後,出生在祖國北方的一個小縣城裏,要說和其他八零後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我想大概就是看書吧!對!沒錯就是看書!

當別人都在忙著玩電子遊戲、打球、談戀愛時,你一定會在某個角落裏看到,一個抱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的書呆子,因為那是我的唯一愛好。

特別是對曆史類的東西,包括野史、鬼怪傳說什麼的,總之是來者不拒,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當然,有時候也看些鬼片,再後來又迷上了盜墓題材的小說,更是無法自拔。

我的父親是個普通公務員,母親是小學教師,也算是出生在知識分子的家庭裏,可我上學時候的成績並不算好,偏文科嚴重,至於理科就隻剩嗬嗬了!

後來父母無奈送我去當了兵,兩年後退伍才回到地方,正巧趕上縣裏某單位機關招人,動用了部隊的分配指標,又托了家裏關係,才分配到那兒當了司機,雖然不是什麼大有前途的工作,但至少還算得上是體麵,收入也很穩定,偶爾還有些灰色的小驚喜。(嗬嗬!懂的都懂)

在部隊當兵的時候結識了不少戰友,其中還有三、兩個是同鄉,這當中有一個名字叫李兵的,我們打小就認識,經常鬼混在一起,隻是後來我搬過家,中間斷過一陣聯係,也算是發小吧。

李兵的家境算得上是富裕,據他說他家以前是做古董生意的,直到後來李兵犯了事,被判進去了五年,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父母突然改行開餐館,生意也還算過得去。

說起李兵,便不得不提起他舅舅,外號叫趙四兒,是個很有意思的人,肚子裏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不過大多都是些盜墓鬼怪之類的,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兒時的我們每次聽他講述時,總能嚇得心驚肉跳,就連汗毛孔都是張開的那種,仿佛自己也經曆過一遍,真的是即緊張又刺激,可自從我搬家之後,便再也沒有見過了,也不知道去了哪裏,就仿佛這個人從來沒有出現過。

李兵的舅舅趙四兒長得就很社會,臉上有一道刀疤,臂膀上還有紋身,說話也溜裏溜氣的。不知年輕時候是個啥樣兒,反正自從認識他後,就是一副吊兒郎當,整天無所事事的樣子。從沒見他正經工作過,可手裏卻總是有花不完的錢,要說這人最大的特點我想就是那頭羊毛卷吧,看過他年輕時候的照片,那會兒頭發比現在還長,如果帶上眼鏡倒有幾分像迪克牛仔。

平時老喜歡穿件牛皮夾克,帶著副深色蛤蟆鏡,嘴裏還叼著根華子就是沒見他點過,大家都習慣叫他四爺,每次講故事他都會說:“嘿!爺們兒!想聽聽地底下的故事麼?記得帶瓶牛二到四爺這兒來喝點!要不這故事都TM講著不帶勁兒!”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為什麼他家裏明明隻有姐弟倆個,卻又非要讓我們叫他四爺……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和幾個小夥伴正巧跑到四爺家門口躲雨,就聽見四爺在門樓裏麵,坐著個小馬紮,抬頭望著天兒,嘴裏麵還念叨著:“春雨貴如油,彙成小溪流,繞過青龍口,淌過營溝溝;棲鳳坡上樹,楓葉紅又紅,鳳凰藏金蛋,鎏金葬土丘”。

“四爺!您擱這兒嘟嘟囔囔念叨的是些什麼啊?”我問道。

當時隻覺得這是順口溜,可沒想到趙四爺嘿嘿一笑,順道兒還給我們講了個故事。

故事的時間發生在民國時期,1928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了華北地區的冀東一帶,奉軍奉命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本就非常多,異常猖獗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沿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於是便起了不義之心。

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皇陵的消息,認為是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武力威逼趕跑了馬福田。於此同時,又為了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其實說白了,就是有計劃的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盜墓行動。

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時,還大言不慚的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為了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誌,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由馮養田宣布行動方案。

會議後,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然後率領部隊回了軍營。

不過,當時的軍閥可謂是魚龍混雜,其中就有不乏回營途中趁亂偷偷溜出來的,領頭的人叫吳德貴,帶著幾個老兵油子借著屎遁藏身在周邊的密林裏,等著大軍遠去,看不見蹤影,才敢出來。

“我說吳老歪!你可別誆老子!這荒山野嶺的破地方,真能有王爺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