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美國投降(1 / 3)

1938年6月,蘇俄戰爭進入了十分慘烈的階段。

蘇聯紅軍在中俄聯軍的圍剿下全麵退入城鎮之中,並在偉大的斯大林同誌的指示下,進行拚死抵抗。

所謂的蘇聯改革,並未取得多大的效果,俄國傳入蘇聯的影片之類的東西反而被當成了反麵教材來宣傳。

在中國陸軍的清剿下,蘇聯紅軍在野外基本上被清理得差不多,隻剩下個別地理環境險惡的地區還殘存著一些蘇聯紅軍。

俄國陸軍進攻那些城市並不順利,巷戰的殘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俄國為了攻克莫斯科,投入了三十多萬人,結果死了十幾萬,現在還沒有一個清楚的結果。在其他大城市也同樣差不多,蘇聯紅軍的巷戰打得讓俄國陸軍都為之膽寒。

不過尼古拉二世手上有六百萬陸軍了,在蘇聯的人口被大部分三光了之後,俄國不用怕遊擊隊的搔擾,直接包圍城市,慢慢耗。有時也組織一些進攻,但尼古拉二世顯然是打定主意,餓死那些城市裏麵的蘇聯紅軍。

中華帝國陸軍三個野戰集團軍群在蘇聯持續掃蕩了一個多月,戰果非常豐碩,從蘇聯境內搶奪了非常豐富的戰利品。光是運回國內的年輕婦女,數量就上升到了上千萬,不可否認,這都是資源,其中有不少東歐美女,隻是蘇聯的生活質量不怎麼樣,很多婦女看上去很土氣。

反正也沒什麼東西好槍了,掃蕩得也差不多了,中華帝國決定從蘇聯戰場抽調三個野戰集團軍群前往東北地區,準備登陸美國阿拉斯加。

同時中華帝國往蘇聯調派了120個師,這120個師屬於二線部隊,繼續在蘇聯掃蕩,支援一下俄軍作戰。

與美國開戰,沒俄國什麼事。

尼古拉二世那個鬱悶啊!蘇聯紅軍太頑固了,都被打成這樣了還不投降,六百多萬俄軍死得現在隻剩下五百多萬了,而且還不能抽離蘇聯戰場去打美國。

不打美國,怎麼分贓啊?

中華帝國打下歐洲的時候,俄國屁的東西都沒分到。

中華帝國為了幫助俄國打蘇聯丟了那麼多炸彈下去,俄國又沒出動部隊去參與,憑什麼分一杯羹?

要怪就怪自己不正氣,跟不上老大的步伐。

到了6月,中華帝國已經全麵控製了亞非歐三塊大陸,不過局部的戰鬥還是時有發生,但已經無法影響大局。

亞洲基本穩定下來,印度宣布讀力後,傀儡政斧在中華帝國的幫助下迅速恢複了印度的社會秩序,並組織印度勞工對印度的資源進行開采,同時派遣大量印度勞工前往中華帝國建設基礎設施。

苦力還是用國外的劃算,至於說會搶占掉帝國公民的就業崗位?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政斧印票子,隨便上馬一個項目就能創造不少就業崗位,這些印度勞工其他的不會幹,幹苦力總會幹吧?

而中華帝國的勞動力,除了幹苦力之外,可還會幹不少事,不會幹隻要培訓一下總會幹。

而且這也是皆大歡喜的事,中華帝國花了一微薄的工錢找到了廉價的勞動力,而那些印度苦工卻不這麼看,盡管在中國公民眼中那點酬勞很低,但把這些錢拿到印度去消費,卻是非常多了。

這就是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差距。

同時中華帝國在印度也開始投資不少基礎設施方麵的項目,例如通信、電力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持續收錢的東西。

印度政斧作為一個傀儡政斧,自然是要保障中華帝國在這些方麵的壟斷地位。

而在其他被中華帝國解放的國家,他們的傀儡政斧同樣也需要保障中華帝國在一些領域的市場壟斷地位。

身為傀儡政斧領導人,他們也是能夠分到一部分利益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這些國家的人民買賬。

在英國,中華帝國搬空了英國皇家博物館,同時還搶走了大量的黃金、白銀、珠寶等財物。

英國佬幾百年的積累,被中華帝國全部搶走。

中華帝國皇家博物館的麵積擴大再擴大,大量的展品被搬進了中京紫禁城的博物館內,這些展品來自世界世界各地,是英國佬從全球範圍內獲得的。

同時隨著華南集團軍群攻克南非,南非的黃金、鑽石等礦產也都歸為中華帝國所有,出口還不用交關稅。

隨著戰爭的持續,全世界的財富開始向中華帝國集中。

中華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整個歐洲的財富開始重新流回亞洲。

隨著戰爭的持續,南美洲的小國們看到了很清晰的風向,紛紛向美國宣戰,基本上整個世界就剩下一個美國還未解決了。

曰本和蘇聯雖然還未徹底解決,但曰本已經被炸得千瘡百孔,曰本人都得去野外吃草根了,基本上已經不再具備任何社會組織能力。

蘇聯大部分區域都被攻占,隻剩下一些被包圍的城鎮,反攻根本不可能,因為沒人了,人都被三光掉了。

所以此時整個世界,就剩下一個美國和加拿大,而且已經被包圍了

中華帝國開始調兵遣將,五個野戰集團軍群都被調回了本土,同時派遣了大量的二線部隊,前往亞非歐各地對反抗武裝力量進行鎮壓。

中華帝國的5個野戰集團軍群總兵力達到900萬,中華帝國海軍主力也抽調了回來,準備對美國阿拉斯加州進行登陸戰。

空軍主力也飛回了本土或者俄國境內的空軍機場,都集中在北極圈的軍用機場。

在準備的同時,中華帝國空軍對美軍布置在格陵蘭島的空軍基地發動了空襲。

美國空軍迅速反應,根據情報顯示,美國也裝備了雷達,隻是不如中華帝國那麼普及。

不過有雷達也沒用了,中華帝國空軍拿出了絕對的實力,雙方於格陵蘭島海域發生了大空戰,這次空戰美國出動戰機一千五百餘架,中華帝國則出動戰機兩千餘架,而且還首次派遣了一批上百架噴氣式戰鬥機參戰。

中華帝國的戰機不僅在數量上比美國多,而且質量上也比美國強上一大截,美國戰機遭到了重創。

中華帝國的轟炸機編隊直接轟炸了格陵蘭島上的美國空軍基地,隨著全麵戰爭的爆發,格陵蘭島已經被美國給代管了。

接著中華帝國海軍組織了對格陵蘭島的登陸,由於中華帝國掌握了製空權,美國臨時拚湊的海軍更不敢往上湊。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空軍對美國阿拉斯加州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美國阿拉斯加州地廣人稀,轟炸任務倒是不多。

中華帝國的力量雖然還未完全抽調到外東北地區,但並非要等全部力量就位才對美國發動登陸戰。

在對美國阿拉斯加州狂轟濫炸了一個星期後,中華帝國海軍以一半的主力進行配合,打響了登陸阿拉斯加州的戰役。

美國連接阿拉斯加以前全靠海路,公路一條都沒有。

自全麵戰爭爆發後,僅修了一條公路橫穿加拿大,但還未全麵修通,因此美國在阿拉斯加州的軍力並不強。

之前在美國想來,中華帝國在攻占了夏威夷群島之後,應該是以夏威夷群島為跳板進攻美國,但沒想到的是,中華帝國是從北極圈進攻美洲大陸。

整個登陸戰沒有任何的懸念,在海軍和空軍的火力掩護下,中華帝國陸軍成功登陸阿拉斯加州。

隨後向阿拉斯加州腹地挺近,美軍麵對兵力龐大,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有具備作戰經驗的中華帝國陸軍,結果非常糟糕。

美軍的表現,甚至讓人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支正規的陸軍。

當美軍失去了空軍和火炮優勢後,一個個都貪生怕死之極,直接就不會打仗了。

讓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往前衝?美國大兵會告訴你——!他們更多的是掛起白旗,直接投降。

美軍的作戰意誌非常爛,爛到中國陸軍迅速挺近,個別部隊甚至一天向前挺近了兩百公裏。

在阿拉斯加,由於地廣人稀,因此基礎設施不是很好,交通基本都是靠水運和海運。

不過美國即將修好的那條公路卻被中華帝國給撿了便宜,沿著這條公路,中國陸軍可以一路打到美國去。

登陸美國的同時,中華帝國調集了大批船隻,將許多印度勞工送到了阿拉斯加修路。

中華帝國從加拿大進攻美國,後勤補給必須有保障才行,因此必須調動大批的汽車,公路太狹窄了可不行。

對美國作戰,中華帝國龐大的遠洋運輸船隻發揮了作用,要是一般國家還真搞不了,大量的部隊和作戰物質不斷的往阿拉斯加運。

不過相比之下,對美國的作戰,準備時間要長一些。

畢竟加拿大地區不是美國,加拿大的基礎設施實際上很爛,因為加拿大的人口太少了,也修不了那麼的基礎設施,就算是修了也沒什麼用。

因此對美國作戰,不像對歐洲各國作戰那麼快速,歐洲各國的基礎設施都是不錯的,畢竟那裏可是在中美崛起前最發達的區域。

根據總參謀部的估計,起碼得準備三到五個月,才能在美國北部做好全麵進攻準備。

同時為了將中華帝國的影響力植入南美洲,中華帝國決定分兩路進攻美國,而主要進攻方向在是從美國北部往南進攻。

另外派遣華南野戰集團軍進入美洲作戰,清除那些美國扶持起來的傀儡國家,最主要的控製巴拿馬運河。

華南野戰集團軍群能夠適應熱帶地區作戰,把華南野戰集團軍群派遣到南美洲顯然最合適,同時還可以伺機進攻美國南部。

美國南部地廣人稀,防禦密度低,華南野戰集團軍群顯然也能夠搞定。

進攻不進攻都無所謂,隻要能在南部牽扯住美國一部分力量就算差不多了,中華帝國的主力還是從加拿大攻入美國。

……

1938年8月,進攻兩個月的作戰,加拿大基本上全麵投降,美國在加拿大南部構築的防線也在瘋狂的轟炸下全麵崩潰,撤回了美國北部邊界。

兩個月的準備,中華帝國已經從亞非歐將五個野戰集團軍群抽調完畢,開始源源不斷的登陸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