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法德戰爭爆發(2 / 3)

此次進攻蘇聯調動了近三百個師,近五百萬的兵力,分三路向中俄聯軍發動進攻。

大軍一動,慘烈的空戰再次展開。

然而這種慘烈是對於蘇聯空軍而言,中華帝國空軍由於有雷達的優勢,蘇聯飛機一起飛馬上就會被知曉,從而被中俄聯軍的戰機擊落下來。

此時的蘇聯陸軍的裝備已經不差了,全部都是美國的技術或者是結合美國技術製造出來的軍事裝備,就陸軍裝備而言,甚至是比美國陸軍還要好。

然而這些都是傳統的裝備。

3月6曰,中華帝國陸軍祭出了大殺器——火箭炮。

兩萬輛大口徑自走火箭炮對蘇聯陸軍中後段發動了猛烈的打擊,根據測試,一門大口徑火箭炮的火力是203mm自走榴彈炮的36倍。

猛烈的鋼雨從天而降,正在行進的蘇聯陸軍遭到了近乎毀滅姓的打擊,鋼雨一波接著一波,火箭彈爆炸後的破片與燃料形成了一片死亡區域。

火箭彈的落點散步很大,但中華帝國的火箭炮實在太多了,這些火箭彈如同不要錢一般的往地圖上標出的一大片區域進行狂轟濫炸。

從高空鳥瞰,蘇聯陸軍進攻時所在的區域內一片火海。

火箭彈的價格比普通炮彈貴得多,然而中華帝國自年初開始進入戰時按需供給製之後,有近千萬勞動力被分配去製造火箭彈。

火箭彈最貴的地方也就是發動機和燃料,中華帝國擁有龐大的汽車生產線,發動機產量更是大得讓人膛目結舌。

此時蘇俄邊境的倉庫裏還堆著一百多萬枚大型火箭彈,而中華帝國此時每天能夠產出五萬餘枚大型火箭彈,而且產量還在擴大。

對於中華帝國陸軍指揮官來說,打贏戰爭並不算什麼,以最少的成本或者最小的傷亡打贏一場戰爭才算是真正的有本事。

正如帝國陸軍當中所流傳的那句話一般:“隻要不是白癡,誰來指揮都能贏得戰爭。”

但以此時中華帝國的國力來說,成本並不重要,重要的減少傷亡。因此衡量一個指揮官是否做得稱職,並不是看他打掉了多少金貴的火箭彈,而是看戰爭過程中有多少帝國士兵傷亡。

此時負責指揮華北野戰集團軍群的張季玉與指揮東北野戰集團軍群的林成貴,兩人都是大手一揮,兩萬輛大口徑自走火箭炮全部上陣。

大口徑自走火箭炮是20管的,也就是說這兩萬輛自走火箭炮一次齊射就能打出去40萬枚大口徑火箭彈。

火箭炮陣地上,隻見成排成排的火箭炮在空軍偵察機的配合下,一枚枚火箭彈如同雨點一般發射了出去。

中華帝國的火箭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隻是精度上還差一些,但在數量上已經足夠彌補精度的不足了。

前線已經待命的各部隊官兵突然看到頭頂有一片光球閃過,紛紛抬頭看去,所有人都張大了嘴巴。

這些光球的亮度比炮彈還要大,而速度比炮彈要快要,幾乎是一閃即逝。

正在行進的蘇聯陸軍,在密集的火箭彈轟炸下,有的蘇聯部隊甚至是整個師都被天上掉下來的鋼雨籠罩其中,整個師直接被消滅了。

以進攻陣型前進的蘇聯陸軍,中後部遭到了毀滅姓的打擊,前部則遭到了猛烈的炮火轟炸。

三萬餘輛各式大口徑自走炮對著蘇聯陸軍進行狂轟濫炸,同時中華帝國空軍的八千餘架戰術轟炸機陸續出動。

中華帝國與蘇聯,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國家,蘇聯陸軍和中華帝國玩野戰,完完全全等於是找死。

至於俄國陸軍,單兵裝備和中華帝國的一樣,戰車也一樣,但俄國陸軍沒有那麼多的自走炮,也沒有那麼龐大的空軍,更沒有火箭炮。

如果俄國陸軍和蘇聯陸軍打,那麼誰勝誰負還不得而知,但如果中華帝國參與這場戰爭,那麼蘇聯在正麵交鋒中必敗無疑。

在猛烈的轟炸下,進攻的蘇聯陸軍基本上全部都被打得停滯不前。

火力實在太猛烈了!

中俄聯軍挫敗了蘇聯的進攻鋒銳,裝甲師立即前進。

鋼鐵洪流向蘇聯陸軍碾去。

同時兩萬輛自走火箭炮隻打掉了一半,還有一萬輛自走火箭炮跟著大部隊前進。另外一萬輛自走火箭炮則回去裝火箭彈了,這些大口徑火箭彈的裝填比較麻煩。

以中華帝國陸軍的實力來說,野戰基本無敵。

五百多萬蘇聯紅軍很識趣的撤退了,這次進攻還未有正麵接觸,五百多萬蘇聯紅軍就陣亡了上百萬,受傷得更是不計其數。

好在撤退得及時,沒有落入包圍之中。

蘇軍撤回防線,中俄聯軍則停了下來,沒有進攻蘇軍防線,而是對蘇軍防線進行持續的猛烈的炮火打擊和轟炸。

蘇軍防線是非常堅固的,由於蘇聯得到美國的大力援助,使得蘇聯在糧食等問題上不用擔憂,因此能夠抽出來修防線的人力就多了,為此蘇聯修了十幾年的防線,應該是近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