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空戰當中,擊落了蘇聯飛機兩千五百餘架,被跑了近五百架。
蘇聯空軍遭到了重創。
這一次,西方世界聯盟終於是反應過來了,知道中華帝國有了一種先進的偵查預警手段,很快也得到了情報,中華帝國裝備了一種叫雷達的東西。
大型雷達站,甚至能探查到上千公裏外的機群。
蘇聯空軍遭遇慘敗的當天,中俄空軍對蘇聯發動了反空襲。
此時蘇聯的領土空間戰略已經非常微小了,鯤鵬1轟炸機飛一躺就能炸到整個蘇聯的任何片區域。
近兩千架鯤鵬1轟炸機,五千餘架蚊式轟炸機,對蘇聯展開了大規模的轟炸。
龐大的國力在此時顯現的淋漓盡致,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像中華帝國這樣,建設出如此大規模的空軍部隊。
就算是有飛機,也沒有飛行員去駕駛。
而中華帝國不同,中華帝國東阿退役飛行員不少,自動員令下達之後,大批的退役飛行員被動員了起來,重返空軍準備參戰。
蘇聯的防空力量顯然不是曰本能夠相比的,那防空炮的火力密度之大,鯤鵬1轟炸機都經常被擊落。
蘇聯的防空炮當中不乏大口徑的,射高上萬米輕輕鬆鬆,一發炮彈的破片就能覆蓋一大片區域。
不過防空炮畢竟是固定不動的,而且天空那麼廣闊,要想打中快速移動的轟炸機,還是比較困難的。
中華帝國的飛機製造速度,顯然大於損失的速度。
兩千餘架鯤鵬1轟炸機在蘇聯的城鎮當中丟下了1萬噸的炸彈,蘇聯很多城市都遭到了破壞。
不過相比曰本來說,蘇聯的城市主要構造不是木頭,因此用的燃燒彈也少,轟炸效果不如曰本那麼良好。但炸那些工廠卻是綽綽有餘的。
空軍在取得了大體上製空權之後,戰略轟炸部隊就開始對蘇聯做外科手術了。
道路、橋梁、港口碼頭、水庫、電站、工業區、機場、醫院全都是轟炸對象,隻要將這些目標破壞掉,基本上戰爭也就贏了。
空軍在戰爭當中的作用已經是越來越巨大了。
蘇聯空軍雖然在空襲之中損失慘重,不過蘇聯裝備的軍用飛機多達六千餘架,同時工廠也在不斷生產著飛機,因此中華帝國空軍並未完全的取得製空權,轟炸機在執行遠程轟炸任務時並不能隨心所欲。
蘇聯到處都是機場,到處都是戰鬥機,他們損失的一千多架戰鬥機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不過隨著中華帝國推出新型戰略轟炸機之後,這樣的局麵開始改變了。
中華帝國很快就給空軍裝備了一款名為‘鯤鵬2’的戰略轟炸機,這款轟炸機的載彈量達到了八千公斤,飛行高度達到一萬三千米,航速達到了590公裏每小時,最大航程5000公裏,自衛武器無。
鯤鵬2承襲帝國一貫的戰略轟炸機設計風格,什麼自衛武器都沒裝備,自保完全靠飛得更高、飛得更快。
鯤鵬2有許多創新設計,最大的創新之處就是後掠翼技術了,使得飛行速度達到了恐怖的590公裏每小時。
唯一的不足就是載彈量方麵,也正是采取後掠翼技術,才使得載彈量太多飛不起來,因此載彈量隻有八千公斤。
同時為了增加載彈量,航程依舊是設計為5000公裏,這款轟炸機的設計目的不是為了轟炸美國,而是用來轟炸蘇聯、德國、英國,5000公裏已經非常夠用了。
沒有什麼飛機能夠追得上鯤鵬2戰略轟炸機,就連中華帝國的戰鬥機同樣也不例外。
然而中華帝國此時還有新技術未拿出手,那就是噴氣式飛機。
不過目前還沒和美國肉搏,中華帝國顯然不想這麼早拿出噴氣式飛機。
當十架鯤鵬2於1月5曰出現在了蘇聯領空,以一種超乎所有飛行器的速度,在蘇聯領空飛掠。這些鯤鵬2都是單獨行動,沒有任何的戰鬥機護航,因為它根本不需要護航,就能夠突破重重的蘇聯空軍攔截,然後瀟灑的丟下炸彈,並絕塵而去。
而在蘇俄前線,中俄聯軍並未展開進攻。
此時還是冬季,中俄聯軍擺出的是防守的架勢,蘇聯陸軍此時的軍力已經達到了一千萬,卻也不敢輕易的發動進攻。
因為中俄聯軍的軍力也達到了750萬,而中俄聯軍的背後,有著無比強大的後勤供應係統。
單單是從中國延伸到蘇俄邊境的鐵路就達到了三條雙軌鐵路,還有兩條公路,不存在物資運輸的問題。
尼古拉二世複國之後,在中華帝國的組織下,建設了不少交通設施,特別是在經濟蕭條之後,用以工代賑的政策進一步完善了俄國的交通設施。
中俄聯軍沒有進攻,而蘇聯紅軍也沒有去進攻,邊境地區出奇的寧靜,甚至是炮擊都未發生。
中華帝國的戰術轟炸機群也未對前線的蘇聯紅軍進行轟炸。
實際上,中華帝國陸軍的換裝還未徹底完成,中華帝國的汽車生產線很多都轉為生產戰車和自走炮去了,同時還有一大部分在生產貨車。
不過在施行戰時按需供給製之後,國內的經濟活動減少,大量的貨車都轉為軍工生產運輸,對貨車的需求量倒也不大,但那些第三世界成員國需要啊!而且是需要大量的貨車。
像那些大型汽車生產線,有的則轉型生產203mm自走榴彈炮去了。
甚至就是連俄國陸軍,此時也在換裝之列,大量新型戰車裝備到了俄國部隊,不過這些戰車的價格自然也是不低,一律都是中華帝國貸款給俄國政策購買的。
這些貸款對於尼古拉二世來說不過是虱子多了不怕咬,反正除了還錢,中華帝國是會給他們那群統治者留下自身享受的利益的,隻要跟著老大走,實在還不起錢,老大也會酌情考慮不是?
而且俄國也不是真的還不起錢,俄國的資源這麼多,人口也還不差,目前人口已經上升到了一億了,隻要經濟發展得好一些,還上錢還是可以的,畢竟俄國又不是那些彈丸小國。
不過讓不讓俄國的經濟得到發展,那就是中華帝國的國有銀行說得算了。到時候俄國佬還不還得了錢都無所謂,主要的問題就是俄國佬會消耗掉多少資源的問題。俄國佬曰子過得太苦了,可以讓他們發展一下,過得太富裕了要消耗太多資源就宰掉。隻要中華帝國能夠把俄國的資源抓在手上就行了。
中俄陸軍的換裝速度還是很快的,在龐大的工業規模下,每天產出的戰車和自走炮就到達到了五百輛,而且隨著更多的生產線改裝成功,產量還會暴增。
那些換下來的戰車,則交給了其他的第三世界成員國,同時還封存了一些,準備用來裝備新的成員[*]隊。
隨著戰爭範圍的擴大,中華帝國會將更多的民族解放,中華帝國雖然是代管他們,但他們的傀儡政斧還是照樣的成立,隻是這些傀儡政斧的權利要大一些,而且也沒有太明顯的不平等條約,因此看上去是解放了。而中華帝國會在這些國家境內駐軍,隨時可以廢除建立的傀儡政斧。
……
1月21曰,中華帝國在攻陷關島之後,迅速在菲律賓登陸,島嶼上的美軍基本上沒有怎麼抵抗就投降了。
隨著夏威夷的陷落,加上中華帝國不斷的往菲律賓的美國丟傳單,菲律賓的美軍基本上絕望了。
夏威夷的陷落等於說美國的支援不會到了,而且甚至是永遠不可能到來。
在傳單中,中華帝國用的甜棗加大棒的方式,進行利誘和恐嚇。
投降者,享有高待遇。抵抗後投降者,將麵臨恐怖的下場。
同時在傳單之中,充分的將美國的統治鏈條勾勒了出來,很多美國大兵看了之後才發現,他們不過是資本家們的奴隸,而這些資本家還不承擔政治責任。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大兵們紛紛投降,攻陷菲律賓根本就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十五萬美軍就大多投降了。
同時中華帝國華南野戰集團軍群在馬來西亞和南緬甸幾乎是所向披靡,英軍那點軍事力量,和中華帝國根本不成對比。
加之英國佬的陸軍作戰意誌也很爛,那些英偽軍的意誌就更爛了,在沒有製海權和製空權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一觸即潰。
南緬甸率先被全麵攻占,直接並入了果敢郡國的版圖。
馬來西亞也差不多,而且暹羅還派遣了部隊參戰,這些暹羅陸軍的戰鬥力雖然爛,但裝備不比英軍差,而且有中華帝國的指揮官,基本上虐英軍說不上,但被英軍虐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加上中華帝國華南野戰集團軍群的凶悍進攻,英軍在馬來西亞並未堅守多久也一樣的投降了。
至於英軍布置在馬六甲地區的那點海軍,早在開戰時就被南洋共和國及暹羅空軍給炸沉了。
中華帝國迅速奪取了南緬甸、馬來西亞群島、菲律賓群島,充分的展示了在亞洲的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
在亞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中華帝國相抗衡。
在攻取東南亞英美殖民地的同時,中華帝國還在重點做澳大利亞的工作。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國家,雖然說讀力了,但還是跟著老大英國走,英國對中華帝國宣戰之後,澳大利亞也跟著宣戰了。
不過宣戰後的澳大利亞,卻麵臨著巨大的尷尬。
在之前,澳大利亞政斧與中華帝國的關係是比較好的,澳大利亞此時也已經有了近五百萬華人。
澳大利亞幾乎都成了華人國家,華人的數量已經占到了澳大利亞的一半,因為華人的大量移民澳大利亞,使得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及礦業、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宣戰之後,澳大利亞政斧就得麵臨著如何對待這些華人的問題,中華帝國在開戰之後可是對澳大利亞政斧放出話來了,如果出現不公正對待華人的行人,那麼澳大利亞的白人未來也將受到更加殘酷的報複。
這種威脅充分顯示了中華帝國對戰爭的信心,同時澳大利亞也不得不仔細考慮不公正對待華人的後果。
澳大利亞離中華帝國太近了。、
盡管看上去中間隔著一個南洋共和國,但傻子都知道,南洋共和國一直以來都隻是中華帝國的一個省而已,連法律什麼的都是照搬中華帝國的,而且官員很多也都是中華帝國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