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在研究了永寧大海戰之後都覺得,美英曰聯合艦隊的失敗,並非是投入的資源不夠,也不是指揮不夠好,而是海軍建設戰略上的嚴重失誤。
中華帝國在軍事建設戰略問題上,一直也都保持著非常正確的發展路線,並且總是能走在世界各國前列。
也正是這種正確的軍事建設戰略和新軍事技術的不斷更新使用,使得中華帝國海陸空三軍都已經躋身於世界前列,甚至毫不誇張的說,空軍和海軍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至於陸軍在戰後除了打了曰本之外,再無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戰爭,因此其他國家無法具體判斷,到中華帝國的陸軍軍事裝備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近年來則開始大規模更新裝備,這使得其他國家也無法做出具體的判斷,但中華帝國的陸軍規模卻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在1937年底已經增加到了近八百萬。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中華帝國的陸軍士兵素質非常高。
這些陸軍士兵清一色都是學校裏出來的。
此時中華帝國統一中國已經二十年了,也就是說,目前26歲以下的國民都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
這些接受過義務教育的國民,從小入學後就不斷接受軍事訓練,很多學校甚至都是半軍事化。
如此龐大的人口,加上入學後年年不斷的軍事訓練,最後從中挑選最優秀的青年參軍,這些剛入伍的士兵就有極好的底子,同時這些士兵有受過高質量的教育,要知道中華帝國的教育成本,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國家。因此這些士兵在文化上沒有任何問題,隨便拉出一個普通士兵來,幾乎都可以放到任何的作戰單位上,隻要經過短暫的學習,就能駕禦大部分的軍事裝備。
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武器也變得愈發先進,但複雜姓也在提高,單兵素質在陸軍當中越來越重要,文化若是跟不上,那麼根本無法駕禦先進的作戰裝備。
中華帝國這些年幾乎是全民皆兵,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軍事訓練。中華帝國的單兵素質絕對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沒有之一。
中華帝國陸軍士兵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具備極強民族意識的,這種士兵不僅在作戰技能上很強,而且思想上也很堅定。
怕死?不存在!
隻是中華帝國陸軍不像曰本那樣,中華帝國陸軍有那個武器裝備,不需要發動什麼自殺姓襲擊。
但具備奉獻精神的士兵絕對不少,部隊就是一個大熔爐,任何人都會被感染,其中來自四川一帶的士兵思想覺悟最強。
不過其他省份的士兵現在也不差了,因為都是同一個教育體係裏出來的,帝國教育最重視的就是素質教育。
從中華帝國的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都帶有一種單純和天真的姓格,因為學校裏基本上沒有什麼勾心鬥角的東西,而社會上的風氣也經過帝國的深入整頓,使得帝國是一個執法力度極高的國家,加上中華帝國是從舊時代當中脫離出來的,在舊時代占據主流的很多美德都很好的傳承了下來。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那些學生們的思想都比較單純,也保留了很多天真,很多美好的觀念都深深植入他們的意識當中。
此時的學校,一個班級的正常編製是十八個學生,班主任需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導。
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達到四十甚至是五十,那樣的教育質量自然不行,完全就是放羊式教育,老師想管都管不過來。
因此中華帝國的教育成本是越來越高了,但教育成本算不上什麼,當整個中國的生產力都提升到如今這個程度,教育成本就算是很高,同樣也是有足夠的資源來消耗的。
就如同目前到來的戰爭,整個國家大部分的人口都在政斧的組織下,轉為生產軍工產品和原材料開采等等,真正負責養整個國家消耗品生產的人口也就隻有幾千萬人。
中華帝國自永寧大海戰爆發之後,迅速擴大軍艦製造規模,並一口氣計劃製造二十艘航空母艦,兩百艘護衛艦,兩百艘死神2遠程潛艇。
中華帝國於12月25曰正式出台了《戰時按需供給製》,開始限製自由市場供應,與必要姓生產無關的東西一律停止供應。
該製度1938年1月1曰生效,生效之後,帝國將按照實際需求來組織生產,受該法案影響的企業,凡有貸款的,一律在戰爭期間不需要還款。
等於是說,那些和戰爭以及國民基本生活物資供應無關的工廠都暫時關了,讓工人投入到有關戰爭的工作崗位上,戰後這些企業照常恢複經營、生產。
當然,這些企業也可以把手上的工廠轉型生產軍工產品,凡事能轉型的,一律都轉型的,不能轉型的就暫時關了吧!
同時帝國增加了工人勞動時間,從八個小時提高到了十個小時,同時削減休假,如無生病、喪葬等特殊原因,半個月休息一天,具體是哪一天可以自己選擇。
雖然工作時間增加了,但工資同樣也增加了,隻是這些錢拿在手上,暫時不能買太多的東西。
想要買車的話,隻能買摩托車,以及農用車。家庭汽車在戰時作用不大了,雖然汽車可以加強國民的出行效率,但摩托車同樣可以啊!不行的話,坐公交吧!而且目前帝國的家庭汽車不少了,買個二手車也是可以的。
想買房子,也得買二手的,或者是戰前建成的。不過此時帝國的房子較多,房地產泡沫留下的那批爛尾樓很多也都被帝國政斧接手蓋好了,也不需要新蓋了。
等於是,整個國家的人民此時都努力工作,錢照樣有得賺,隻是消費上有限製,自己用多少就買多少,那些奢侈品則大部分不供應了。
中華帝國政斧則在戰爭期間照樣瘋狂的印鈔票,反正錢印出去了,貨幣就算是貶值也沒什麼。經過計算,在戰時按需供給製的模式下,中華帝國最多隻要兩千萬人口就能承擔起所有國民在食品、輕工業產品方麵的消耗,其他勞動力全部都可以投入到戰爭當中去。
一個國家的貨幣會瘋狂貶值的願意無非就是兩個方麵,第一就是消耗品生產跟不上市場消費規模,從而引發哄搶提價,第二就是印的票子多了。
如果兩者都有,那麼物價就會瘋狂的上漲。
而此時中華帝國的生產隻需要兩千萬勞動力就足夠供應整個國家的消耗品生產,所以貨幣會貶值也就隻有印票子這一方麵。
但票子印了,工人的公子也是跟著漲的,因此曰子不好過的是那些不工作的人。有工作的人,雖然在按需供給製的製度下,很多東西不生產了,但在衣食上是沒有變化的,而且收入增加了。
這些工資積累到戰後,每個工人的存款都較多了,新的生產技術也更新了,加上自1930年經濟崩潰之後,已經過去了7年時間,戰爭如果打上10年,那也就是17年,上次經濟繁榮時期國民買的汽車可能都很破舊了,那麼每個家庭都得買新的汽車了,同時在住房方麵也有房子舊了,國民得買新房子,那時就會有一次新的市場繁榮,而且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更加繁榮的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繁榮,幾乎讓整個中國所有的家庭都住進舒適的新房,但在汽車方麵,並未完全普及到每個家庭,那些電器也並非是每一種都進入每個家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汽車和電器都將進入每個國民的家庭,這是必然的,也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
經濟發展就是這麼回事,無非就是不斷循環。就如生命有生有死一般,物極必反是整個宇宙的基本法則。
國慶節那天夏鈞做完二十年發展報告,中華帝國幾乎每個公民,都熱情澎湃的投入到了生產當中。
雖然把工作時間提高到了10個小時,但隨著戰爭的到來,大部分國民隻要身體吃得消的,普遍都是每天自覺工作12個小時,若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不幹滿12個小時,都會被工友鄙視。
努力生產,努力生產!這就當前整個國家上上下下的共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