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六十四年春,東越王大宴群臣,慶賀離家十七年的十二子桑榆歸家。
戰國四十七年秋,南離軍攻入東越王城,東越王隨王後逃往親家四方城,途中還是嬰孩的桑榆遺失在戰火中。
後來,東越王奪回王城便極力尋找丟失的十二子。
東越王後深情地拉著桑榆的手痛哭:“吾兒苦矣,母後對不住你!”
桑榆寬慰道:“母後言重,兒甚好。”
王長子宸昭笑曰:“母後且安心,十二弟終歸是回來了。”
東越王大悅:“宸昭所言甚是,桑榆回來便好。孤觀桑榆雖在鄉野,學識儀態卻是分毫不差的。”
桑榆聽著隻是含蓄地笑:“父王謬讚,兒愧不敢當。”
王九子秦樂突然插了句嘴:“不知十二弟從何處來?”
桑榆恭敬答道:“小弟自四方城泗水聶家被長兄尋回。”
秦樂笑:“這倒是巧了,吾也曾過泗水,那泗水聶家還有吾未過門的妻子。”
桑榆頓時手心捏了層薄汗,怕秦樂會說出些什麼,隻作疑惑問道:“實不相瞞,小弟曾是聶家家主,族中並無女子訂親,不知九哥說的是哪位娘子?”
秦樂繼續說:“你聶家的才女,難道她不曾與你說過?”
桑榆作恍然大悟狀:“原是明珠。明珠妹妹是說過有心儀之人,不知竟是九哥。也是她命薄,沒能熬過去年寒冬。”
說起這個,宸昭心情也略有沉重:“十二弟有所不知,九弟心儀那明珠姑娘已久,征得父王同意前往泗水聶家議親,行至半途忽聞佳人已逝,隻得打道回宮,頹廢了好些時日,若非十二弟的接風宴,九弟怕還是閉門不出。”
桑榆心下戚戚,似是想起什麼,抱歉道:“九哥,對不住~”
這句對不住,也不知包含著何意?
秦樂不答她,隻收了笑,擺了擺手,向著東越王與王後盈盈一拜:“父王,母後,兒身體不適,先行告退。”
東越王無奈地揮了揮手:“如此,便退下罷。”秦樂的身子是愈發不好了。
且說秦樂回了殿中便屏退眾人,摔了好些玉器,滿地狼藉。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本以為是雙喜臨門,既迎回了王弟,又娶新婦。奈何,王弟回來了,新婦沒了。
今日一見,他要娶的新婦,竟是他的親十二弟!真真騙得他好苦!
愈發不爽利,秦樂連夜翻進了桑榆殿中,質問:“因何欺餘!”
桑榆料到秦樂必有此一問,以手掩麵,泣曰:“非是小弟欺瞞,實是情非得已。聶家混亂,小弟自小作男子教養以繼祖業,亦有少女之思,以女子打扮遇九哥,待九哥實為真心實意。後,長兄尋親,餘自知與九哥再無可能,便遣人告知九哥,斯人已逝。”
秦樂心痛非常,紅了眼眶:“亦是如此,你百般阻撓我尋聶家家主,原是家主是你!”
桑榆哭訴:“九哥勿怪,桑榆不敢露女子之身,恐聶家生亂,亦不知九哥身份與九哥好……是桑榆不好。”
穩了穩心神,秦樂又問:“為何回了宮還作男子?成個千嬌萬寵的公主豈不美哉?”
桑榆淒然一笑,麵色苦楚:“今天下五分,戰事頻發,東越疲弊,少不得公主和親。桑榆初來乍到,亦不得帝寵,唯王後憐惜幾分。可這幾分憐惜又能持續多久,桑榆萬般無奈,隻是為己謀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