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袁本初的野心(2 / 2)

“早已經準備好,先生請!”

說著,荀顏把許邵帶到正屋中,在屋中的一塊書桌上,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上等的狼嚎筆,上等的墨與硯,還鋪著一塊白色的錦緞。

端坐許久,許邵反複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最終眼眸中閃過一抹了然之色,旋即,臉上露出笑容,提筆而寫,沒過多久後,許邵就把手中筆放了下來,隨即起身。

“多謝先生!”

荀顏沒有去看錦緞上到底寫了什麼樣的評語,如同一個後進晚輩一般恭敬的再一次的向許邵鞠了一個躬。

“謝那倒沒有必要,老夫隻希望你能記住今日所說。”

隨後,許邵便不再多留片刻,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整了整衣冠服飾,旋即極為儒雅的緩慢的走了出去。

“先生慢走!”

看著許邵離去的背影,荀顏有些感慨,這樣的一個當世人傑,但卻因為亂世而避世。

此後,月旦評,他荀顏就是月旦評上最後一個點評之人,有著壓軸之意。

在數年前,和荀彧一起拜見許邵的時候,他就已經料到今日的局麵,不過就算如此,如今還是不由的感到感慨。

站在府門口,看著那一輛馬車咕嚕咕嚕的離去,荀顏心中清楚,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這個月旦評主。

夏風一陣的吹拂,吹走了夏季的燥熱,荀顏眼睛微微一閉,望向天際,心中一股豪情壯誌不由的燃起。

“這天下,我荀顏來了!”

等馬車徹底消失在視線中,荀顏才轉身回府,來到正屋中,拿起桌子上,墨跡還未幹的錦緞,看著錦緞上的點評,荀顏心中不由的恍惚。

‘子修山中術,何須下山!’

見到這一段話,荀顏不由的深深的歎了一口氣,上麵寫的一段的小字-許子將留,這個不是評語,而是許邵的感慨。

至於許邵對他的點評則是:潛淵之龍,一朝風雨起,困龍升天!

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但對於荀顏而言,卻恰恰正好,因為當初南陽的名士來潁川拜訪他的叔父荀爽的時候,對於荀顏也有過類似的感歎,不過卻不是這樣的自白,而是說:潛淵之龍,旋即便是沒有了下文。

真正讓荀顏感到震驚的而是那句許邵特地留下的話:子修山中術,何須下山。

這樣的話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對荀顏而言卻明白的很,他有著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說是修的山中術也不為過,而下山,則是在指荀顏要他許子將為其點評之事。

“不愧是月旦評主,不過雖然修的山中術,但如今天下大亂,我則是需要盡快下山,許先生,學生抱歉!”

自十八路諸侯進洛陽殺董賊已經過了整整三個月,這三個月間,董賊依舊過著他那殘暴無道的生活。

此時的,董卓並未垮台,但十八路諸侯早就互有恩怨,怎麼可能重新聚集在一起,

況且官員關東牧守們卻為了擴充個人地盤,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爭鬥。

翼州牧韓腹害怕渤海太守袁紹做大,故意減少軍需的供應,企圖用饑餓戰術來瓦解袁紹的大軍。

而早有爭霸天下坐上九五之位的袁紹,那裏會瞞住一個小小的渤海郡,此時的對於有著天下之重資之稱的冀州極為的垂涎。

而且在聯兵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就曾經問過曹操:“如果討伐董卓的大事不能成功,什麼地方可以做為拒守的地方。”

不過那個時候,曹操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反問了他一句:“你的意思是?”

而那個時候袁紹是這樣回答曹操:“我可以南拒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人,然後向南爭霸天下。”

而袁紹所謂的南拒黃河,北守燕、代,其中大部分的地區就是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翼州。

由此可見,在那個時候,袁紹就有已經有了奪取冀州的心思,不過當時的袁紹混的不景氣,就算到了現在還是有些不景氣。

“主公,如今伐董大業失敗,天意如此,那麼就早早做好爭霸天下的準備。”

此刻,袁紹大營中,手持羽扇的逢紀勸諫道。

“哎,元圖啊!不是我袁本初不想,而是如今我勢力實在是...”

久久的,袁紹歎了一口氣,逢紀所講的,他何嚐不知,隻是如今以他這樣的兵力去爭奪天下,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元圖知主公如今所憂,元圖有一計,可解除主公心中的憂慮。”

對於袁紹心中所想的,逢紀可以說是一清二楚,隨即臉上浮現神秘的笑容。

聞言,袁紹頓時興趣來了,他現在最大的憂慮無非就是冀州,他想要得到冀州,但是冀州的實力實在比他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若是強攻的話,無疑是飛蛾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