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當何曼到達九裏山,卻進入了三路人馬包圍圈內,何曼徹底崩潰了,此仗五萬餘眾損失大半,加上沿途逃散兵眾,身邊也就六七千人。原指望逃回大本營九裏山重整旗鼓,此時才知已完全陷入對方圈套。
接下來的戰事毫無懸念,六七千黃巾兵如鳥獸散般四處逃亡,何曼自知身陷死地,拚死逃竄,卻早被周倉一刀砍下馬來。
打掃完戰場,鮑信高興的說道:“得此一戰,充州安矣,子龍,你居功至偉啊!”
“若非二位相助,子龍豈敢言戰!若非眾將用命,此戰豈能言勝!若非軍師妙策,此戰豈能言順,由此可見,子龍無功也!”
“都尉大人過謙也!”呂虜誠懇的說道:“都尉大人僅率百眾就亂九裏山後寨,此勇子恪敬矣!”
不提還好,一提九裏山後寨之戰,趙雲心中愧疚致極,若非自己過高估計銳士營的戰力,若非幾路援兵及時到位,此戰非敗不可,看己還是要多多學習戰略指揮本領了!
見趙雲並未言語,已知其意,遂安慰道:“子龍,戰場瞬息萬變,哪能處處周詳,勿需難以釋懷!”轉而說道:”此間事已了,我等也需即刻趕回覆命!”
“允誠、子恪,此次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一聽鮑信、呂虜要走,趙雲內心生出了莫名的遺憾,惆悵的說道:“萬望二位早晚能記起東阿縣,記起常山趙子龍!”
“子龍”鮑信以手扶趙雲手臂,不無感慨的說道:“得遇子龍,勇除何曼,還充州之清靜,允誠足矣!日後但有差遣,允誠定不遠千裏趕至東阿!”
“趙都尉”呂虜亦行禮道:“趙都尉之勇之信之仁,令子恪終生難亡!”
“就此別過!”
“一路保重!”
趙雲惆悵的遠眺二人率本部人馬遠去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視線之中,久久未動。
“主公”徐庶見趙雲呆在那裏,遂喊道:“主公,都已走遠了!”
“是啊!”趙雲深呼了一口氣道:“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主公”徐庶又道:“何曼已滅,而何儀此時抽不出身,則東郡可安寧一段時間了!此仗雖有損傷,但陽平、穀城、臨邑、聊城終已收複,而仲德定不負主公所望,盡收樂平、範縣、博平三縣於東阿,如此一來,東郡河南八縣已盡收我東阿,當務之即乃一力推行東阿之製!”
趙雲知道徐庶之意,遂說道:“甚是,然太守橋大人這一關該如何應付?”
徐庶說道:“元直度之,主公在充州名聲遠播,百姓莫不稱頌。當此之時,不要說橋大人,就充州刺史劉大人恐怕也不敢得罪主公。”
“此話怎講?”
“其一,主公目今雖與橋瑁劃河而治,但終屬其屬下,且其與劉岱之爭正需得力幫手,此時其怎可能再樹一敵,唯有大勢拉攏主公主為上策。其二,而劉岱自然明白主公與橋瑁之間的利益衝突所在,為打擊橋瑁,唯有支持主公;其三,主公遊刃於兩者之間,乃是既定之策,何來危矣!”
趙雲聞言心中大喜,沒想到徐庶不但能決機於兩軍陣前,想不到對形勢分析也如此之透。
“主公”夏候蘭走到趙雲麵前,笑道:“此二人乃山陽郡義士,若非他二人相助,夏候蘭難以完成使命!”
“在下山陽郡人士李典李曼成!”
“在下山陽郡人士滿寵滿伯寧!”
一聽是李典與滿寵兩人,趙雲大喜,心想此二人在曆史上在曹操麾下,均屬智將,武功雖非一流,然皆可獨擋一麵之人。
不由得雙手分別握住二,高聲說道:“得二位相助,則賊何愁不平!”
“主公,過獎了,我二人早聞主公一心為民,於東阿厲行改製,造福於民,仰慕已久,恨無以相見,今得夏候兄引薦,足矣!”
“曼成、伯寧”趙雲高興的說道:“過獎矣,東阿得二位兄弟,真乃是如虎添翼也!”
五日後,趙雲率眾趕回東阿。
縣衙內
程昱、橋肅早已等候在廳,見趙雲、徐庶二人連袂而至,連忙前去施禮。趙雲一把扶住橋肅,連連說道:”橋大人使不得啊,你乃東郡郡丞,為子龍之上司,豈可給子龍行禮?”
橋肅笑道:”都尉大人有所不知,得知都尉以一縣之力,聯合諸郡之兵,合力消滅何曼部眾,郡守大人甚為欣慰啊!”
轉而又說道:”郡守大人星夜差人上報朝廷,以獎其功。太尉大人得知都尉之神武與忠心,亦高興異常,意以女橋倩相許,永結之好啊!所以論起來,都尉大人乃我之長輩也!”
聽完橋肅的一番話,趙雲不免驚愕,心道果然薑還是老的辣,見自己實力大漲,立即以政治聯姻來束縛住自己。而此時自己還不能拒絕,畢竟都尉身份隨時可以取消,到時一縣之官統八縣之事,將為朝廷所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