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34(1 / 3)

第三十三章

李金生和潘美玉的婚禮為什麼在黃委會大食堂內舉行?婚禮上意外重逢了哪些戰友、鄉友、學友和朋友?黃委會主任王化雲在婚禮上給眾人帶來什麼特大喜訊?

你可知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

幾十幾道彎上幾十幾隻船?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隻杆?

幾十幾個艄公喲嗬來把舵來扳?

我知道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九十九道彎上九十九隻船,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杆,

哼唷嗨喲哼啃嗨喲喲嗬哎,

九十九個艄公喲嗬來把舵來扳。

這一首傳唱了悠悠千年的黃河船工號子,從黃河上遊一直傳唱到黃河下遊,傳了一代又一代人,寄托了萬裏黃河兩岸千百萬人民無限的遐想與哀思。李金生已記不清他有多久沒有聽到過這首令他蕩氣回腸、靈魂顫動的黃河船工號子了,多久沒看到過在狂風怒號的黃河激流中,奮力拚搏、壯懷激烈的黃河船工了。今天,他又和戀人潘美玉結伴來到開封柳園口黃河大堤上,來看讓他夢牽魂縈並與自己命運緊密相連的浩渺黃河,來看養育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母親河,來看氣勢磅礴“遠上白雲間”的天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李金生誦呤這首流傳千古的唐詩,深深地感到,時間和歲月也真像這條奔流不息的黃河一樣,一轉眼15年的歲月流淌過去了。李金生回想起1938年自己和爺爺第一次來到黃河柳園口的情景,那時自己才13歲,爺爺給他講了許多故事,至今曆曆在目,晃若隔夢。15年的艱難歲月,15年的風風雨雨,15年不平凡的坎坷曆程,就像這黃河的滔滔激流一樣,轉瞬之間就流淌到了遠方,流淌到了人生的記憶深處。偉大的黃河,真的是中國的一部史書,是華夏兒女多災多難曆史的縮影,她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悲歡離合,承載了大河兩岸子孫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但在痛苦和悲壯之中,黃河也推動著曆史滾滾向前,推動著中華民族不可逆轉地蓬勃向上,發展進步,破浪勇進!

李金生在柳園口長久地眺望黃河,回想往事,回顧自己的人生,不禁思緒無限,心潮澎湃,感概萬千。

“金生哥,你在想什麼呢?”依偎在他身旁的戀人潘美玉,看到李金生凝視著黃河久久不言語,就輕聲問他。

李金生扭過頭對美玉親切地笑了笑,用手拂拭梳理著她秀美的發辮,對她說:

“我在想吳惠民老校長說過一句話:生活一半是繼續,一半是回憶。每當我看到黃河,就忍不住地回想往事,回想和思考自己的人生。波瀾壯闊的偉大黃河,真是一部承載著中華民族滄桑曆史的厚重史書啊!”

潘美玉眨動了一下長睫毛下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深深地點了點頭,她十分理解金生哥哥此刻激動的心情。

他們兩個人都經曆過艱辛歲月,心心相印,非常懂得“幸福”兩個字的深刻含義,懂得和平的珍貴,懂得人生中最長久的擁有就是珍惜,懂得當前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李金生和潘美玉現在已經團聚在一起了,也工作在一起了,他們分別是河南軍區附屬醫院的醫生和護士。

當年,李金生根據組織安排從南京返回開封後,解放大軍很快攻克了南京,河南大學也在不久後回遷河南,與二野中原大學合並。1949年9月,李金生從河南大學醫學院畢業,分配到河南軍區後勤部衛生處工作,後來又調到軍區附屬醫院做了一名內科臨床醫生。李金生以滿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潛心鑽研業務,熱忱體貼地為傷病員服務,很快以精湛的業務、出眾的能力成為醫院的骨幹,提拔為內科主任。

更讓李金生感到欣慰的是,他在這所醫院裏遇到了從南方四野部隊調回河南軍區的潘美玉,同時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

潘美玉跟隨父親潘振海回到開封後,持四野部隊介紹信到河南軍區政治部報到。組織上考慮到成立不久的軍區附屬醫院急需大批護理人員,就把她分配到了附屬醫院工作。潘美玉到醫院後發現,她護士學校的眾多同學都分配到了這所醫院裏,相互之間非常熟悉,配合默契。她在附屬醫院裏如魚得水,駕輕就熟,工作開展得十分順利,尤其是她在學生會的經曆和“大鬧南京總統府”的鬥爭鍛煉,使她具備了較強的組織能力,不久就被任命為醫院護理部主任。最讓她驚喜的是,她在這裏遇到了朝思暮想的金生哥哥!兩個人從此朝夕相處,相互體貼,思想上更加融合,感情日漸密不可分,目前兩人的關係已發展到談婚論嫁的階段。

潘美玉知道金生哥哥對黃河有著特殊的感情,像爺爺李發旺那樣熱愛黃河,迷戀黃河。每到節假日他們隻要有時間,就會一起到柳園口大堤來看黃河。每一次來,李金生總是坐在大堤上看黃河,邊看邊想,總是看不夠,想不完,久久不願離開。

春天的黃河岸邊陽光和煦,微風拂麵,樹綠花紅,景色迷人。潘美玉偎依在金生哥哥身邊,感到無比幸福。人的一生很短暫,如果有一個懂你的人走進你的心靈深處,並默默地守護在你的身旁,這是多麼大的幸福嗬。

潘美玉看到金生哥哥還在沉思之中,就拉了拉他的袖子,問他:

“金生哥哥,人們都在說,去年毛主席來到柳園口視察時說過三句話,你知道是什麼嗎?”

李金生回過頭:“當然知道,這三句話對我們黃河兒女可是金玉良言!”

“那你給我說說看。”潘美玉像是在問,也像是在考李金生。

“毛主席在1952年10月30日一登上柳園口大堤,第一句話是:‘這就是懸河啊!’他老人家那個時候已經知道,萬裏黃河隻有開封這一段河堤最為險峻,曆史上說得‘黃河漲上了天’,這就指柳園口這一處河堤。”李金生對毛主席說過得話記得非常清楚。

“那第二句呢?”潘美玉接著問。

“毛主席在柳園口看了黃河以後,接著又問黃委會王化雲主任:‘黃河漲上了天怎麼辦?’”李金生看到潘美玉疑問的眼光,就對她解釋說:“這是毛主席在給我們沿黃人民賦予治理黃河水患的任務啊。”

潘美玉點了點頭:“是嗬,全國剛解放,百廢待興,真沒有想到毛主席把治理黃河的事情擺在了這麼重要的位置。他真是心中裝著千百萬黃河兒女啊。”

“是嗬。毛主席說的第三句話,表明了他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決心。他當時堅定地說:‘人們都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哪!”

李金生又一次激動起來,他接著說:

“‘聖人出,黃河治。’我們中國人民在曆史上與黃河水患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但是都沒有真正將黃河水患化害為利。在新中國,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徹底戰勝黃河水患,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這個期盼已久的曆史宿願,使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繁榮富強,走向偉大的複興,最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激動的李金生拉著潘美玉站了起來,他緊緊握著潘美玉的手說:

“我們終於迎來了新中國,這是一件多麼幸運,多麼幸福的事情啊。爺爺李發旺畢生追求治理黃河水患的心願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實現了,讓我們祝福黃河,祝福開封,祝福我們偉大的民族,祝福偉大的新中國!”

(二)

李金生和潘美玉要結婚辦喜事了!

這個喜訊很快傳遍了親朋好友,傳遍了河南軍區附屬醫院,傳遍了河南大學和河南高級護士學校,也傳到了李金生曾經患難相依的鄭州聖德中學,傳到了兩人的家鄉尉氏縣張江村,甚至還到傳到了遠在陝西的黃龍山。親友們聞訊後喜笑顏開,都衷心祝福這一對自幼青梅竹馬、曆盡艱辛的戀人修成正果,有情人終成為眷屬。

臨近辦喜事的日子,親朋好友都忙活了起來,不少人還專程從外地遠道趕來。大家一來祝賀這一對新人在新中國美滿幸福的生活中又迎來了新的喜事,二來也借此機會見一見朝思暮想的老朋友、老同學、老戰友,相互傾訴在艱難歲月中結下的珍貴情誼,彼此暢談分別後的思念和牽掛。全國勝利後,大家身處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還遠離家鄉,李金生和潘美玉辦喜事,給大家提供了一次久別重逢的好機會,提供了一次省親會友的好場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勞動人民終於迎來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分享著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都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忙碌,難得有這次彼此重逢的好時機、好場合。

李恒德和李徐氏這些日子高興得整天徹夜難眠。在經曆了幾十年的艱苦磨難以後,兒子李金生終於長大成材了。他不僅成為一名解放軍軍官,而且還又娶上了潘美玉這樣如花似玉的賢慧媳婦,真像是做夢一樣。李恒德和李徐氏知道,這都托毛主席和共產黨的福,都因為他們趕上了新中國這個好時代,趕上了共產黨領導的好社會。這些天,李恒德每天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他想到了父親李發旺和母親李葛氏,想到了1938年發大水時全家逃荒要飯的心酸往事,想到了黃龍山病逝的女兒小玉蘭,淚水一次次打濕了枕頭。李恒德想,自己是一個豫東平原上窮鄉僻壤的貧苦農民,隻有在新中國才真正挺起了腰杆,才真正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成為新中國的主人。家鄉解放後,自己家裏不僅分到了金子一般珍貴的土地,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而且在政治上也當家作主,參政議政,連張江村選舉村長也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民主選舉時自己還投下了莊嚴神聖的一票。前些日子,縣裏領導來張江村說,豫東農村很快就要推廣“互助組”、“合作社”了,貧下中農要互幫互助,發展集體農業,搞農業大生產,將來農村要用拖拉機犁地,用聯合收割機割麥,用脫粒機打穀,農民家家戶戶都要“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好日子還真的在後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