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徒生涯:大阪船場艱苦磨礪(1)(3 / 3)

學徒的生活起居有固定的時間,每天早晨5點起床,冬天可以晚半小時。洗漱之後清掃店鋪,灑清水。6點半吃早飯,吃的隻有鹹菜和米飯,甚至沒有豆醬湯,不過老板保證能讓他們吃飽。到了中午,他們可以吃到一些蔬菜。每個月的1號和15號可以吃到魚,這個時候,是學徒們最高興的時候,老板娘總是笑盈盈地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地吃掉那些她精心準備的飯菜。

鬆下幸之助的主要工作是掃地、伺候客人,同時在別人修車時學習修理腳踏車,每天從早到晚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當學徒的日子很辛苦,但小幸之助從來沒有因為工作累抱怨過什麼,他心裏時刻牢記著父親的教誨:“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於是,不管事情多麼細小,多麼瑣碎,他都用心去做,哪怕是鋪被子這麼小的事。鬆下幸之助沒有因為自己一直做小事而氣餒,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在關鍵時刻起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鬆下幸之助開始見習修理腳踏車,做店員的助手。修理腳踏車的工作類似小鐵匠,需要用到車床之類的設備,鬆下幸之助從小就喜歡這類工作,所以做起來也是興致盎然。不過,時間久了,瘦弱的小幸之助就開始吃不消了。當時轉動車床不用電而是手動轉,鬆下幸之助本來就年小體弱,最初十幾二十分鍾還能撐得住,越到後來,手和胳膊就越沒力氣,於是就轉得越來越慢。有時累得一點也轉不動了,前輩工人就用小鐵錘敲一下他的頭,意思是要讓他振作起來。也許這顯得很粗暴,不過在當時的日本,這是慣用的訓徒方式。在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打不成器”,日本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他們的徒弟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鬆下幸之助在進五代腳踏車店的第一天,就榮幸地獲準學騎腳踏車。這是源於五代老板十分開明的觀念。他認為,既然是腳踏車店學徒,就得會騎腳踏車,店員騎車出門本身就是活廣告。再說店員如果不會騎車就不可能熟悉產品,也就難以推銷和做好售後服務。老板這種看似吃虧的舉措,實際上卻為店裏拉到了很多生意,這種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鬆下幸之助日後的經營理念。

鬆下幸之助得知自己能學腳踏車之後,興奮得不得了,不過,腳踏車給他帶來的卻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開心。因為沒有童車,個子矮小的鬆下幸之助騎大車子可吃了不少苦,他不能像大人一樣坐著騎,隻能采用“狗蹲式”,以彎腰半蹲的姿勢騎,這種姿勢很別扭,也非常難看。但鬆下幸之助不在意別人的異樣目光,勤加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周後他學會了,雖然姿勢不好看,但是能上路了。

這時候,腳踏車競賽開始興盛。大阪的商人看到東京商人通過舉辦腳踏車比賽獲益不少,於是準備舉行腳踏車比賽。大阪的店主人為了促銷,一麵培養選手,一麵組織後援團體到各地舉行競賽,當時的大阪新報社,也為競賽出了不少力,其熱烈程度有點像現在的棒球比賽。“五代商會”也報名參加了比賽,由於這個緣故,鬆下幸之助也想做選手,每天早晨4點半就起床,跑到當時的競賽場,騎著比賽用的腳踏車練習。每天上午都有三四十人以上的選手在場上練習。鬆下幸之助雖然每天早上勤練,但是進步有限。在谘詢教練後得知是自己的力量不足,為此,鬆下幸之助每天工作之餘都進行力量訓練。老板娘看到瘦弱的鬆下幸之助總是心疼地勸他不要繼續訓練了,可是鬆下幸之助仍然堅定地訓練。

成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的。在有一天的訓練中,當鬆下幸之助正要超越一個選手時,意外發生了。他的車前輪撞在前麵車子的後輪上,隻聽“哢嚓”一聲,鬆下幸之助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狠狠地摔在地上。

現場的醫生和護士趕緊跑來把他扶起,還好鬆下幸之助沒有摔傷腦袋。他覺得自己的腿很疼,低頭一看,心裏一下涼了半截,褲子上已經滲出血絲。“完了完了,該不會是我要殘廢了吧?”他突然感到一陣絕望,“我辛辛苦苦準備的比賽要泡湯了,天啊,不會連我這輩子的生活都成問題吧……”

就在他這麼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一陣劇痛,他失聲叫起來:“哎喲,疼!”醫生說:“喊什麼?又沒傷著骨頭!”原來是醫生在檢查他的傷勢,剛扳動了他的腿。

“什麼?沒傷著骨頭?”鬆下幸之助高興得一下子跳起來,這可把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大家都不知所措地看著他。他活動一下四肢扶起腳踏車繼續訓練,完全不理會大喊的醫生和護士。

經過一番艱苦的準備之後,鬆下幸之助滿懷信心地迎來了比賽。為了鼓勵他,五代老板親自為鬆下幸之助組裝了一輛腳踏車,老板娘還精心為他挑選了一身運動服。比賽之前的那個早晨,老板娘特意準備了豐盛的早餐,店裏所有的夥計都來給鬆下幸之助打氣,有了這麼多人的支持,鬆下幸之助的信心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