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歎形神疲憊,因為世道肮髒。黑白善惡費評章。好心多錯事,木訥已平常。
反正積極無益,原來懶散應當。為車為地亦為房。認真當犬馬,到死都在忙!
……
寫到這兒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八九十年代的一個電影,名字叫“鐵馬騮”。裏麵有一個片段,那是一個天黑月高、秋風蕭瑟的夜晚,由黃霑扮演的知縣大人,衣不蔽體的從門逢裏看到了自己的上峰長官,正在一邊熱情奔放的與自己的姨太太們開心喝酒,一邊快樂的做著不可描述的互動遊戲。
此時一陣風起,落葉紛飛,地上飛沙走石,眼前昏暗無光,知縣老爺看透了世態炎涼,也體會到了人間冷暖,最終一個人形單影孤的朝著城門走去。
一邊走,一邊不由的搖頭感歎“官場如戲場,就如夢一場!”
然而,我為他要歸隱,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是要繼續攢錢,然後繼續捐個官兒,接著撈上一把
......
是的,從知縣老爺捐了個官兒開始,他的目標其實就是摟錢,或者是捐更大的官兒,然後繼續摟錢,周而複始。這大概詮釋了有一類知識分子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理與實踐邏輯。
隻是不幸的是,他從一上任就遇到了隻會作妖兒的鐵猴子,好打抱不平不說,還總是時常的檢驗一下他的智商。
另外,在這個縣的任上,他還遇到了不願意在是是非非一鍋粥裏攪來攪去的,尚有半點良知的捕頭,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假貨欽差大人們。
他的聰明在對麵人眼裏看似愚蠢,而他眼裏的愚蠢在對手那裏恰恰是高明,這種自以為是的假聰明,注定了他的下場必然是悲慘的。
想法很性感,現實很骨感,其實很多時候職場也是亦然。
當下社會,大道之中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為了一個工作,拚命的買敲門磚、找墊腳石、挖戰術坑,不過是為了有個更錦繡的前程,多賺些土鱉錢,然後再換更好的前程,現賺更多的土鱉錢。
依舊是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那部電影中有一句比較經典的台詞叫四大明槍和四大暗箭,諷喻的不過就是官場上的一些行為。而放眼在今天,都市中紛擾和職場的掙紮裏,祿利之前,敵友之間,其實也是一樣。
試問哪個職場不是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有升官發財,便有爾虞我詐!
蛋糕就那麼多,吃的人一點也不會少,分配的機製不過是吊人口味的一種手段罷了。作為一名被管理的人員,人為魚肉,我為刀俎,孰是孰非隻不過是人人嘴上的一種談資,對於一些人而言,是非對錯都沒有意義,獲得的既得利益才是最為關鍵的。
因此想要上位,就必須要有手段。想要守位,也一定要有手段。
道家的理論上,陰陽互逆,即在之內,又在之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就有了一種常識性現象——好人也許也會使損招,壞人也會有好主意。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別那麼叫針兒,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