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靈壽路上這兩日,通過交談才忽地記起,這蔡邕原來是三國鼎鼎大名的美女蔡文姬的父親,而他懷中的蔡琰,就是蔡文姬了(蔡琰本字昭姬,後因避諱改為文姬,文中為方便大家閱讀,沿用“文姬”,以後類同的不解釋)。看來看去,這4、5歲大的孩子,也沒看出有甚出眾之處,看來還是小了點,嘿嘿。
一路上望靈壽而來不提。隻是兩日來卻不見呂布趕來,心中不免暗自嘀咕,按理說我們分開時就在九原城外,而他又有馬代步,最遲一日也該追來,卻不知又發生了什麼事。這日午時剛過,就遙遙望見靈壽縣了,我們正準備進城,卻聽得後麵馬蹄聲由遠而來,待走得近了,才發現正是呂布,後麵還跟了一個稍大的青年,卻是不認識。
呂布趕上前來,見過禮後,將後麵那人拉上前來介紹道:“師傅,這是高順高文清,是我兩年前遇見的,也是孤身一人,今次徒兒回去,正遇到丁大人回來,聽聞上次羌人劫掠孟縣一事,來請鄉裏兄弟出仕,我堂兄魏續帶一部青壯投在丁大人麾下,文清卻不願去丁大人那裏,就跟我來了。還望師傅勿怪。”
哇,高順哎,又是個出名人物。“怕是他願意跟你來,而不是不願去丁原那裏吧!”我想起曆史上高順的結局,不由嘀咕出聲。
高順此時正欲上前來見禮,卻徒地愣在那裏,眾人也向我看來,我一見就知不妙,又說漏嘴了,怎麼又叫他們聽去了,我記得我分明就隻是小聲嘀咕了一下而已。我拉著師傅的手道:“我什麼都不知道,隻是看高大哥對奉先兄長的神態,覺得異常恭謹,便胡亂猜測罷了。”
師傅他們見我這樣,都不由笑了,隻是我卻覺得這笑怎麼看就怎麼覺得詭異,即使此時正是午時,也覺得周圍陰風陣陣,渾身發寒。
我們在靈壽休整一日,到第二天早上吃過飯後,便望常山而去。又5、6日,過真定而到常山,師傅幫蔡邕另雇了馬車(原來那馬車沒車夫),帶著我、呂布、高順出城而來,行不多遠,見一山攔住去路,往山上望去,隻見枝葉交掩,獸吼鳥啼,山勢稍有起伏,直往雲端而去。等到進入山中,雖然四周時有百獸奔走吼叫,卻更襯出山中幽清,沿山道一路迤邐向上,行不多久,又撿小路折入林中。片刻,一座小院落印入眼簾。
師傅見了,提氣出聲:“故人遠來,何不出迎?”
“子官何故又來擾人清靜。”話聲才落,一人便已從屋中笑著迎了出來。
“怎麼不見你那徒弟,就雄付一人來迎?”師傅笑意盈盈地迎上去,打趣道“難道還怕我給拐跑了?”
那中年卻是哈哈笑道:“前幾年還怕,但我那徒兒現在已跟我學槍數年,現在讓你拐,怕你也沒興趣了吧!”
“我說雄付,你就不要得意了吧。若是年前,我還有那心思,但是現在,我已收得如意佳徒,就怕你看紅了眼。哈哈哈哈......”
“哦,我倒要看看,是誰讓你得意成這樣,難不成比我那徒兒還厲害?”那中年走過來,盯著呂布、高順一陣猛看,最後歎道:“這少年倒是資質絕佳,但終是年紀大了點,且看他模樣,也不像是練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