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魚類的攝食(2 / 2)

(2)腸胃充塞度的測定:目測法。

腸胃內食物的飽滿程度。連續檢測,可以了解魚類在不同發育階段、季節、晝夜的攝食強度。

腸胃充塞度的劃分方法(六個等級)

00:胃和腸內無食物

0:胃內無食物,腸內有殘食

1:胃內有少量食物

2:胃內食物適量

3:胃內充滿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胃內充滿食物,胃壁膨大

(3)樣品固定(5~10%的福爾馬林固定)

注意:采集魚類食性樣品時,須同時收集同一地點的水生生物樣品。

2、魚類胃腸內含物的處理

(1)胃腸道長度的測量:衝洗掉胃腸道上的殘留物及油膩,然後測量胃腸道的長度。

意義:確定腸道占魚體的比值,確定所研究的腸道是否完整。

(2)食物團稱重:將胃腸中的食物團分別取出放在濾紙上吸幹水份,稱其重量。

若含有粘液,加25~30%的NaOH或KOH處理食物團。

(3)餌料消化程度的測定(五級)

1級:餌料生物完整,沒有任何破損的跡象。

2級:餌料生物稍微消化,還完全有可能作種的鑒定和計數。

3級:餌料生物被消化了一半,生物體已有部分破損,但還可以根據剩下部分鑒定其種屬和計數。

4級:生物體已被劇烈消化以致完全破損,但根據其身體某些部分(骨、眼、肢、尾肢、貝殼、耳石等)尚可鑒別出它的種屬。

5級:完全不能鑒定的物質。

(4)餌料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確定食物中有哪些種類

定量:確定每種生物的數量

(5)更正重量法

用活體的餌料生物的重量更正食物團中該餌料生物的重量

比如:一段蝦用全蝦的重量更正。

但用作成對計數的材料要找齊才能計數。

3、材料的數字處理

(1)個體數量法:分別計算出魚所吞食的各種餌料生物的數量,除以餌料生物的總數量。

例如:某一尾魚的胃納物中有中國毛蝦25隻,強壯箭蟲15隻,太平洋蜇鏢蚤10隻、細長腳蠑50隻,則比例分別是25%、15%、10%和50%。

缺點:忽視了餌料生物的個體重量差異。

比如蝦和藻的重量差異很大

(2)出現頻率法:含有某種餌料成分的魚的尾數與用作研究的該種魚的尾數的百分比。

出現頻率=含有該成分的實胃數\/總胃數×100

例如:檢查了100尾鱸魚,其中35尾鱸魚的胃中有小鯔魚,因此小鯔魚在鱸魚胃中的出現頻率是35%。

該方法簡單實用,但對一些小型的餌料生物往往估計過高,小型餌料生物的出現頻率經常達到100%。

(3)體積法:各種餌料生物的體積與總食物團體積的百分比。

缺點:用量筒量取體積,比較麻煩。

(4)重量法:各種餌料生物的更正重量與總食物團重量的百分比。

重量百分比=餌料生物的更正重量\/食物團的更正重量×100

該方法準確而完善。

食物的充塞度指數=食物團的實際重量\/魚體體重×100。

第四章:魚類的攝食————重點

1、魚類的攝食類型:草食性、雜食性、肉食性。

2、魚類食性轉換的影響因素:發育階段、季節、棲息場所、晝夜變化。

3、魚類攝食量的計算方法:

攝食的幹物質量\/魚體增重(濕重)×100

4、魚類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方法:

個體數量法、出現頻率法、體積法、重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