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大結局(1 / 3)

一轉眼,就到了丁小波穿越到大元朝一周年的紀念日。

就連丁小波也沒有料到當初那個手裏隻握著一枚魚鉤的自己,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給這個世界帶去了如此重大的影響。

遠的不說,丁家村附近十裏八鄉的人,很多都因為他的東海合作社多多少少都富了起來。

東海這邊的漁業生產水平也因為幾款網具的橫空出世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當然還有文學藝術方麵的影響。

丁小波當初寫信給陸柳寧約定開春之後會就去洛城看她,眼下也確實到了該動身的時候。

隻是在動身之前,丁小波還得安排好一些重要的事項。

比如丁二寶的第二次南洋之行。這一回,丁二寶會率隊一直待到下半年才會回來。

在石油還未麵世的當下,鮫油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開發的資源。

大元朝人口超過五千萬,特別是像洛城這的人口超百萬的超級大城,對燈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植物性油脂的照明效果遠不如鮫油,所有有的是富人肯花大價錢來購買照明效果更好的鮫油。

隻要鮫油的產量能夠起來,絕對會是一個高門檻的暴利行業。

丁小波對鮫油貿易寄予厚望,隻要今年按計劃推進,光鮫油這個項目,就能夠帶來超百萬兩的收益。

不出意外,就能在今年超過絲綢生意,成為合作社下南洋最賺錢的買賣。

不過,對於丁二寶來說,銀錢什麼的都是次要的,他唯一在乎的是能不能在海上馳騁,跟巨鮫進行搏殺。

將丁二寶送走之後,丁多也帶隊出發去嵊舟島。

丁多的團隊還是以延繩釣作業為主。

他們打算以嵊舟島作為據點,進行近海和遠洋的交替作業,專攻石斑魚和深海鯛魚等中高端海魚。

一些生命力強的,可以用活魚艙轉運到臨城和蘇城,不過絕大部分石斑魚和深海魚隻能用剖殺幹淨之後,包上一層吸水紙再包上一層防水油紙之後,用冰塊保鮮。

反正現在島上多的是冰塊,用來冷藏這些高價的海魚是非常劃算的。

而這些海魚送到臨城和蘇城之後,高端酒樓可以拿去做常規的蒸煮之外,還能用來做刺身。

特別是像大眼雞這樣的深海魚,用來做刺身的口感一流。

已經在甬州城流行開來的海魚刺身自然也傳到了臨城和蘇城。

海魚刺身跟淡水魚刺身相比,滋味明顯高了好幾個檔次,無奈因為原料難得,價格昂貴,能吃得起的也都是非富即貴。

不過這些並不妨礙那些高端酒樓推出自己的海魚刺身菜單,而這也給了丁多的此番操作提供了空間。

丁家村的三十幾畝蟹塘,青蟹在深秋便售賣完畢,白蟹則要更晚一些。

因為冬季海上風浪大,雖然這個時候海裏有大量肥美的膏蟹,可架不住捕撈不易,正好成全了丁家村的蟹塘。

塘裏的白蟹,丁黍是一直壓著賣。

直到年末,才開始大量出貨,而這個時候的白蟹也是價格最好的時候。

特別是那些一斤往上的紅膏蟹,甬州的四大酒樓的收購價普遍在2-3貫左右。

產量高的蟹塘,五六百貫打底。

雖然這樣的收入對見慣了大場麵的丁小波來說,也就是個小錢,可對那些打理蟹塘的農戶和知情人來說,那絕對是是一顆重磅炸彈了。

丁小波已經讓丁黍代表東海合作社跟附近有條件挖蟹塘的村子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搞養殖。

東海合作社這邊除了提供技術支持、飼料和捕撈網具外,還包銷售。

挖塘養殖的技術門檻不高,所以在今後的一兩年時間裏很快就會在東海流傳開來,而東海合作社就是要在競爭起來之前,先將品牌打出去,無論是螃蟹還是飼料。

養殖業跟捕撈業相比,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吸引大量的勞力,但因為人身安全的係數更高,非常適合吸納一些沒有正經漁船等生產資料的窮人。

當然,養殖業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東海合作社旗下的福利社也會推出相關養殖保險,來盡可能保障那些牽頭搞養殖的大戶。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可以聯合起來搞養殖項目,福利社會優先提供貸款和養殖保險。

雖然東海合作社還處在發展初期,但丁小波成立合作社的首要目標並不是賺錢,而是帶領盡可能多的人富起來。

想要讓大批窮人富起來,不可能通過劫富濟貧,而是將以漁業為主的相關產業進行升級,通過造富,來實現共同富裕。

不過,產業升級的主力除了東海合作社,還得是那些財大氣粗的頭部大戶。

丁小波已經為漁業升級指明了道路,雖然那些頭部的大戶所占的合作社股份非常少,但他們卻能夠通過加大相應的投資,借助產業升級來實現手裏財富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