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 章 清臣憤書《祭侄文》(1 / 2)

【曆史聊天群】

李世民:“大唐有顏杲卿這樣的忠臣,是我大唐的榮幸!”

“而李隆基就是個廢物,唐肅宗李亨更是廢物中的廢物!”

“一個叛亂竟然讓它持續七年之久,你們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李隆基:“太爺爺,我能說我現在什麼都不知道嗎?”

李世民:“滾蛋,現在看到你我就覺得上火!”

李隆基:“得嘞!”

劉邦:“小李,別這麼上火,容易氣出病來!我們再看下去唄。”

【天幕】

【至德三年的大年初一,當長安的千家萬戶都在歡度新年時,顏真卿帶著妻子韋氏正送別韋述。】

大家一直將韋述送到西城的開遠門外,才依依不舍地與韋述告別。

韋述眼中有淚,拉著顏真卿的手說道:“對不住你了十三郎,讓你受了我的牽連,影響了你的前程。”

顏真卿為韋述擦去眼淚,笑道:“這不怪伯父,《家訓》中說,官不可過五品,小婿當到了正三品的刑部尚書,違背了先人的意願,活該遭貶。”

顏真卿的話將大家逗樂了。

送走韋述後顏真卿回到家中,把自己關在房中沉沉的睡了許久,多少年了顏真卿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像這樣無憂無慮的睡過了。

亦如當年那般

顏真卿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

【至德三年,皇帝下令改元,即乾元元年。】

皇帝下詔,令顏真卿為蒲州刺史。

顏真卿立刻走馬上任,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蒲州境內政通人和。

【而在蒲州顏真卿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侄子】

這天,顏真卿帶著解縣縣令等人視察解池,解池是鹹水湖。

幾個民夫正在為鹽車裝鹽,其中一個頭戴襆帽的民夫在挑扁擔裝鹽時被欺負。

那民夫看去身材高大,骨瘦嶙峋一看就是一位落難的儒生。

落難儒生道:“你們這是欺生?”

裝鹽的後生道:“就欺負你怎的?”

說罷一拳打落難儒生,怎料落難儒生也不是好欺負的,三拳兩腳就將裝鹽的後生打翻在地。

裝鹽後生惱羞成怒,招呼身邊的楞頭青年圍攻落難儒生。

顏真卿老遠就看見這邊的鬥毆,急忙跑過來大喊:“住手!”

解縣縣尉急忙嗬斥道:“你們吃飽了撐的,還不快滾去幹活!”

縣尉揮動手中的馬鞭抽打那幾個愣頭青年。

儒生正想申訴一下,可看著顏真卿一時間吞吞吐吐竟說不出話來。

顏真卿將儒生的襆帽摘下來,一臉的不可置信,也是吞吞吐吐,哽咽道:“你…你…你是泉明嗎?”

儒生再也忍不住淚水,略帶哭腔的撲向顏真卿:“十三叔…”

一時間整個解池都是兩人嗯哭聲,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一會兒過後顏真卿冷聲對幾個愣頭青道:“好在泉明沒有事,否則我不介意背上一個罵名。”

最終的結果是顏泉明辭別顏真卿踏上了尋找親人的路。

而結果就是顏泉明找到了父親顏杲卿和袁履謙等人的屍首。

顏泉明將父親顏杲卿及子侄親屬棺櫬運到長安鳳棲原祖塋安葬之後。

又到蒲州向十三叔要了些錢,匆匆趕赴常山,尋找失散的親屬及常山保衛戰中犧牲的烈士遺骨。

常山烈士遺屬被匪兵擄掠之後,多半由人販子倒賣給了四鄉富戶淪為奴隸,顏泉明必須出錢才能將這些人贖回來,要價之高,幾乎近於勒索。

一日,顏泉明在石邑縣一個商人那裏同時找到了自己的女兒和姑母的女兒。

那商人獅子大開口,兩人索要四百貫,當時顏泉明手中隻餘二百貫錢。

他想到因為思念失散的兒女哭瞎了雙眼的老姑母,便先贖了姑母的女兒。

次日,等他到常山借了兩百貫錢回到石邑縣城贖自己的女兒時,那個奸詐之徒卻挾持著泉明的女兒逃之夭夭了。

後來雖由官府下牒也再未找到,顏泉明悲痛欲絕,但卻無可奈何。

顏泉明在河北各縣尋親,一尋三四個月。

他翻山越嶺忍饑挨餓,走遍了千村萬戶,沿途到處張貼尋人告示,號泣哀求,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