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東暖閣。
光緒皇帝坐在暖炕上,奕匡、翁同和、徐桐一臉嚴肅地站在一旁。
“今兒個找你們來有兩件事情,一是賠款,二是練兵,這兩件可是大清現在最要緊的事情,朕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奕匡三人聞言,不由一起垂下了頭,各自考慮著心事。這兩件棘手的事情原本都應該由李鴻章來辦,現在光緒詢問他們的意見,明顯是在挑選人接任李鴻章職務。
三人中,奕匡是表麵昏庸心裏比誰都明白,盡管慈禧相信他,使他從一個貝勒升為親王,但要像李鴻章一樣擔主朝綱,暫時還輪不到他。
大學士徐桐本來也無此奢望的,他年事已高,平常朝廷有什麼事根本不叫他,但今天叫了,他也就存了指望,天知道是不是朝廷要借助他的威望來收拾殘局呢?徐桐是心學大師,儒家內聖外王那一套絕不含糊。
翁同和原本心裏很踏實,接替李鴻章,環顧朝內,除了他翁同和又能有誰?但是今天又來了奕匡和翁同和,他的心中開始七上八下,畢竟聖意難測。
“翁師傅,《馬關條約》的賠款究竟怎麼樣了?”
光緒見三人誰也不開口,率先問向翁同和。
翁同和的身子顫了一下,連忙抬起了頭來,心中一陣興奮,看來皇上還是最看重自己。還沒等他開口說話,李蓮英攙扶著慈禧從外麵走了進來。
“兒子叩見親爸爸,親爸爸萬安。”
光緒連忙站了起來,給慈禧行了一個跪禮,奕匡三人也齊刷刷地跪了下去。
“起來吧,我隻是來看看,你們繼續。”
慈禧右手向上一托,在暖炕旁邊的一個鋪著軟墊子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光緒見狀不由一愣,奕匡三人更是麵麵相覷,按照以往的慣例,慈禧來了之後應該坐暖炕,今天不知道怎麼顛倒了過來。
“親爸爸請上坐,兒子坐……坐這裏。”
光緒身上的冷汗頓時流了出來,他連忙來到慈禧的身旁,連說話都有些打結。
“你是皇帝,理當坐上麵。”
慈禧衝著光緒揮了揮手,伸手拍了拍身旁的暖炕。
禁不住,光緒的身體開始微微打顫,他還以為自己哪裏得罪了慈禧,不知所措地呆立在那裏。
“你是不是不想讓我在這兒呀。”
見慈禧站著不動,慈禧起身站了起來,作勢欲走。
光緒這才明白過來,慈禧是真心讓自己坐在上座,連忙在暖炕上坐了下來,慈禧這才坐了回去。
眼前的一幕讓奕匡三人看得雲裏霧中,難道老佛爺真的要讓權給皇上?
“一億五千萬兩白銀賠款,分三期償付。臣等原本商量欲以提高關稅而自籌,但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不同意,臣等別無他法,隻得舉借外債。”
待光緒和慈禧都坐穩後,翁同和麵向兩人,開口說道,大清的海關早在鴉片戰爭的時候就由英國把持,加不加稅由英國人說了算。
“舉借外債!以什麼作抵押?”
光緒聞言,若有所思地問道。
“以海關稅作抵押。”
翁同和抬起頭來,沉聲說道。
“夠了嗎?”
聽到這裏,慈禧不由得擔心起來。
“不夠。海關稅本是朝廷每年的主要收入,如今抵押殆盡,隻得另覓財源了。”
翁同和神情為之黯淡下去,緩緩說道。
在場的諸人也都黯然神傷,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另覓財源不過是一些老法子,例如提高和增加田賦、糧捐、契稅、當稅、鹽斤加價、厘金統稅等等。
這樣一來,堂堂的大清朝廷就窮得隻剩一個空架子,老百姓活得將更苦、更累。
翁同和為了借外債的事情天天和洋人們爭吵,各國都想讓大清向本國的銀行借款,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翁同和的腦袋都被那些喋喋不休的洋人給吵大了。
“借款的事情還勞煩翁師傅和慶王爺多多操心,事情到了這種地步,總得想法子邁過去。”
光緒望了一眼慈禧,見她沒有任何表示,於是說道。
“是!”
翁同和、奕匡一躬身,同時應道。
“現在不少大臣都對練兵的事情上了折子,眾位有什麼看法。”
處理完了借款的事情,光緒來了一些精神,問向奕匡三人。
“甲午一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要想重建,就朝廷目前財力而言,幾無可能。陸軍方麵,湘軍早已解體,淮軍現在也已經徹底潰散,再搜羅舊部,沒有必要也沒有好處,其他如在八旗或綠營兵基礎上改造也很困難。因此,臣以為,應當重起爐灶,組建一支陸軍,朝廷盡可能的財力去扶植它……”
奕匡和徐桐都不言語,翁同和見狀,不失時宜地說道。
“翁師傅所言極是,親爸爸,您以為如何?”
翁同和的話說到了光緒的心坎裏,光緒讚賞地點了點頭,隨即望向一旁的慈禧。
“練兵不是小事,皇上可想好由誰來統領新軍?李鴻章的位子至關重要,皇上心中可有人選?”
慈禧微微一笑,也望向了光緒。
涉及到李鴻章的繼任者,奕匡、徐桐、翁同和不由得緊張起來,一個個屏住了呼吸,故作鎮靜地站立著,心髒卻怦怦地跳個不停。
“請親爸爸聖裁!”
這種事情光緒已經想過了千百遍,但是人事任命大權在慈禧手中,他想了也是白搭,於是向往常一樣,衝著慈禧微微一躬身。
“皇上此言詫異,這是國家大事,應該由皇上定奪。”
慈禧心中感到十分舒暢,口中卻說道。
“兒子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