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複製法,發芽發酵法及其他製法。
複製法:將淨選後的藥物加入一種或多種輔料,按規定程序,反複炮製的方法,稱為複製法。
適用藥物: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複製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②改變藥性。③增強療效。④矯臭解腥。
發酵:指經淨製或處理後的藥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由於黴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藥物發泡生衣的炮製方法。
發酵的目的:一產生新藥效,擴大用藥品種;二增強療效。
發酵條件:1.溫度30℃到37℃;2.濕度70%~80%;3其他:菌種,培養基,pH4~7.6,充足的氧氣或二氧化碳。
發酵方法:藥料與麵粉混合發酵,如六神曲,建神曲,半夏曲;直接用藥料發酵,如淡豆岐,白藥煎。
製品要求:①曲塊表麵黴衣黃白色,內部有斑點。②有酵香氣味。③不應出現黑色,黴味及酸敗味。
注意事項:①發酵前進行殺菌,殺蟲處理。②發酵過程需一次完成。③注意溫濕度條件。
發芽法:當淨選後的新鮮成熟的果實或種子,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促使萌發幼芽的方法稱為發芽法。
目的:產生新藥效,擴大用藥品種。
條件:一,種子粒大飽滿,發芽率85%以上。二,發芽後,芽長至0.2~1公分。三,溫度為18~25℃,浸漬後含水量在42%~45%之間。四,有充足的氧氣。
1.烘焙法:將淨選或切製後的藥物,用文火直接或間接加熱,使之充分幹燥的方法。
目的:藥物充分幹燥,便於粉碎和貯存。
2.煨法:將藥物用濕麵或濕紙包裹,埋於熱火灰中緩慢加熱的方法的炮製方法。
目的:降低毒副作用或緩和藥性,增強療效,增強止瀉作用。
3.提淨法:某些礦物藥,特別是一些可溶性無機鹽類藥物,經過溶解,過濾,除淨雜質後,再行重結晶,以進一步純製藥品,這種方法稱為提淨法。適宜於芒硝。
目的:提淨均可使其純淨,可緩和藥性,增強療效。
4.製絨:某些纖維性藥材,經捶打、推碾成絮狀,篩去粉末的炮製方法,稱為製絨。
目的:緩和藥性或便於應用,如麻黃製絨,艾絨
5.拌衣:將淨製或切製後的藥物,表麵用水潤濕,加入定量的輔料使之粘於藥物上,晾幹的炮製方法,稱為拌衣。
目的:增強療效或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如朱砂拌茯苓、遠誌等,增寧心安神作用。青黛拌燈芯草,增強清熱涼血作用。
6、水飛:利用粗細粉末在水中懸浮性不同,將不溶於水的礦物,貝殼類藥物經反複研磨製備成極細膩粉末的方法,稱水飛法。適用於不溶於水的礦物藥--朱砂、雄黃。
目的:
①去除雜質,潔淨藥物;
②使藥物質地細膩,便於內服和外用;
③防止藥物在研磨過程中粉塵飛揚,汙染環境;
除去藥物中可溶於水的毒性物質,如砷、汞等。
7、幹餾法:將藥物置於容器內,以火烤灼(不加水),使產生汁液的方法稱為幹餾法。
目的:產生新物質,產生新作用
8、去油製霜:藥物經過去油製成鬆散粉末的方法稱去油製霜法。
目的: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如巴豆
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
9、滲析製霜
定義:藥物經過物料析出細小結晶的方法,稱為滲析製霜法。
目的:製造新的藥物,增強療效,如西瓜霜
10、升華製霜
定義:藥物經過高溫升華成結晶或細粉的方法,稱為升華製霜法。
目的:純淨藥物,如砒霜。
11、煎熬製霜
定義:藥物經過多次長時間煎熬後成粉渣另作藥用的方法,稱為煎煮製霜法。
目的:緩和藥性,擴大藥源。如鹿角霜。
第13章 煆法、蒸煮煇法
一,煆法
定義: 將淨製或切製後的藥物,直接置於無煙爐火中或適當耐火容器內高溫煆燒的方法,稱為煆法。
特點:1.溫度高,2.煆後淬製
目的:質地更加疏鬆,輔料入藥材內部,如爐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