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秋。
幽州代郡高柳城上,一神色冷峻,眼神散發著冰冷氣息的青年,身著鎧甲,手持亮銀色的長槍,立於城頭之上。青年極目遠眺,眼中閃過一絲厲色,不由得緊了緊手中的長槍。這名青年士兵名叫呂和,字興平。
此時已經是進入七月份,這時候的北方卻已經早早的進入到了深秋時節,天氣已經逐漸轉冷,萬物開始蕭瑟,天地之間逐漸被一股寒意所籠罩。
空曠的草原,廣闊的藍天,這一切的一切盡顯北國風情的美景,卻難以令呂和神往。
天際逐漸暗淡,陣陣北風呼呼的吹著,城牆上“漢”字的大旗隨風搖曳,獵獵作響。突然,一聲低沉而嘹亮的號角聲響徹雲霄,打破了沉悶的天地。遠方,一條長而細的黑線在慢慢的在向前蠕動。
呂和雙目一凝,眼中的冷芒更甚。似是感受到主人散發出的殺氣,呂和左手的長槍,若隱若現發出幽暗的寒芒。
收回目光,抬頭看了看虛無縹緲的天空,與之剛才迥異的是,呂和眼中的冷芒已褪去,目光閃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盡的懷緬。到底在緬懷什麼?
“已經開始了嗎?或許永遠回不去了吧?”深邃的雙目流露出無盡的傷感,呂和低聲喃喃地道。看著深邃的天空,一幅幅畫麵,在腦中一一的閃過過,如流水般。雖然這麼多年了,可依然清晰的印刻在腦中,但卻觸摸不到。呂和很無奈,也很痛恨命運的多舛。
記憶深處,東漢桓靈二帝時,北疆屢受長城外的異族侵擾。曾經盛極一時強大的匈奴已經沒落,但是鮮卑卻遽然崛起,更是在其首領檀石槐的率領下,向南劫掠邊關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餘,西方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的故土,從此大漢邊關便屢受鮮卑之害。除此之外,腦中的記憶還告訴自己,之後的黃巾起義更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從此強大的大漢王朝開始逐漸走向衰落,之後便開始出現群雄爭霸的局麵。整個天下,出現白骨露野,易子相食,十室九空的慘象……
“或許,這就是命運!”,良久,呂和驀然收回目光,眼中的傷感和無奈遁去,眼神變得堅定起來。再次地看了看遠處已經能夠辨別的黑影。
“轟隆隆……”
震天動地的聲響,像一柄巨大的鐵錘狠狠的敲擊著地麵,也狠狠的敲擊著城牆上大漢朝的士兵,不由得,所有人的心都緊了緊。
滾滾洪流,夾雜著摧毀一切的氣勢,湧了過來。低矮的城牆,又能否抵擋住鮮卑騎兵的攻擊?看著越來越近渾身散發著彪悍嗜血的鮮卑騎兵,城牆上五百餘名漢朝士兵臉上無不麵色慘白,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城頭上的守兵出現了一絲騷動。
然而呂和那英俊的臉上波瀾不驚,並無任何懼色,其雙目炯炯的盯著逐漸靠近的鮮卑騎兵,胸中一股熱血開始翻滾,開始沸騰。
亂世出英雄,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契機。不管如何,從此以後,過去的自己將已成為曆史,未來的路,就由自己來把握!
“鮮卑賊虜,屢犯我大漢邊關,殺我漢人子民,罪惡滔天。我堂堂大漢將士,理當誓死守衛邊疆,護我大漢百姓。眾位兄弟,退是死,何不隨我並肩殺敵,護我大漢疆土,保我大漢百姓!殺!”呂和突然一聲爆喝,驚醒了身旁的士兵。隨著呂和的大喝,一股昂揚的戰意,從其眼中迸射出來,然後迅速的感染了守衛在城牆上的士兵。呂和迅速的收槍立定,取下背後的精冶的鐵胎弓,手入箭囊,三支羽箭早已在手,然後左手挽弓,“嗖!”,似流星一般,疾馳飛向城下。動作一氣嗬成,可見弓藝之精湛。
“啊”一聲淒厲的嘶吼後,隻見鮮卑騎兵最前端的一人應弦而倒。
城頭上的士兵都目瞪口呆的看著呂和,所有的人都佩服的看著呂和的同時,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麼遠的距離,竟然還能百發百中。雖然眾人知道呂和有一身的武藝,卻並不知道呂和的武藝達到何種地步,今日一見,心中除了震驚就是訝然。
不過城頭上其餘士兵沒有停滯許久,很快的就被城頭下響亮的馬蹄聲所驚醒。卻見呂和繼續彎弓搭箭,箭無虛席,百發百中、
城頭下幾百步遠處立刻傳來淒厲的嘶吼聲。不過很快的就被淹沒在刺耳的馬蹄聲中。城頭上所有的士兵仿佛剛剛從夢中驚醒過來般,之後便準備著守城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