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從我身邊做起(1 / 2)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同誌曾經深情的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縱觀*不平凡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他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的方式各不相同。在這些不同的形式當中,卻隱含著一個共同的特征:*愛國的方式也許不是那個時代最激烈的,但絕對是那個時代的中國最需要的。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樸素而真摯,他的工作之所以能夠推動整個時代向前發展,是因為他準確的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準確的把握了人民的需求,他把實事求是的精神融入到了每一項最實際最具體的工作當中去。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舊的社會製度是阻礙中國前進與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廣大人民群眾苦難的根源,在這一時期,愛國最具體的表現就是革命。*就在這一時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進了革命的洪流。抗日戰爭時期,國難當頭,這一時期愛國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抗起槍來打鬼子,*在這一時期出任八路軍129師政委,走上了抗日的前線。

這位偉人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愛國表現我們不必一一贅述。1977年,*方畢,百廢待興,這一時期愛國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改革國家體製當中的弊病,讓人民群眾能夠過上富足的好日子。古稀之年的*再一次衝上了前沿,用一項項最基本最恰當的改革措施為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的騰飛奠定了根基。

今天,當我們在這位老人的百歲誕辰之際緬懷他的時候,不僅捫心自問:愛我中華,我應當做些什麼?

我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在戰爭時期,在國家受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抗起槍來保家衛國,這是每一個愛國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和平時期,關注每一個愛國者的生存狀況,盡可能的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樣應該是每一個愛國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比如說,今天的一個因家庭困難而不得不輟學的失學少年,可能就是未來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就是保衛祖國的忠誠戰士。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幫助那些未來的愛國者走出困境,為他們提供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的機會,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愛國者,這是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騰飛的最根本保障。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很渺小。作為個人,我們無力阻止寶島上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我們無力阻止東方鄰國對我國領土領海的貪婪覬覦。但是我們起碼能夠做到一點,那就是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內部社會環境。讓國家和政府在解決上述問題的時候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高調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許有人覺得社會矛盾的解決主要是政府的職責,與我們個人沒什麼關係,甚至可能有人會誤解我們在鼓吹壓製內部矛盾,漠視大眾的苦難。我們不的不承認,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緩解社會矛盾,隻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任何個體在這個大工程麵前都是非常渺小的。但是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做,也並不等於我們什麼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