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君子(1 / 1)

大夏王朝,一個偏遠的山村中,一個少年正跪於家中祖廟。山村名叫鳳鳴村,聽說是有鳳凰棲息於此。村中有一個奇怪的習俗,便是村中之人每到12歲便要跪拜祖廟,祈求仙靈保佑。少年名叫陳天,今年正好12,家世三代為官,他父親是一名書生,故其自幼識些字,父親見其天資聰穎,便有意培養。

少年叩首祖靈後,便回到家中,其父正坐,旁邊有一中年人,少年知曉有客到來,便坐於偏位,其父道:“小天,這是你日後的老師,你且見過。”少年聞言,起身作揖,道:“陳天,見過先生。”中年人還以一禮,道:“我名叫崔蟬,你可喚我崔先生,本京都學官,在大夏學士中也稍有薄名,日後,便為爾解惑”少年再行拜師禮,崔蟬道:“你可識字?”少年回:“自幼讀過《千字文》”崔蟬知曉後,便道:“明日到盧閣書院,我教你筆墨。”少年謝過。

次日,陳天先沐浴焚香,買了些筆墨,後與父親稟告,便往盧閣書院前去。到了書院,見到幾個同窗,加上他不過才6人,大多都在讀《禮》《義》,唯有一人例外,此人見陳天來,行了一禮,陳天回禮,那人見陳天麵生,便問:“在下趙寅,這位兄台,不知名諱。”陳天道:“在下陳天,見過師兄”趙寅聞言,點了點頭,並未多言。示意其坐。不久,崔蟬便到。陳天等人皆是行禮。

崔蟬也回以禮。後道:“今日,我有一問,何為君子?”後趙寅做禮回答,崔蟬點頭示意。趙寅道:“所謂君子,乃以德懷天下之人,腹中有蒼生之士。”崔蟬道:“略可”又有一人回答:“先生,我認為君子之道,乃是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之人。”崔蟬道:“聞舟,《孟子》之文想必已然是熟記。”叫聞舟的少年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崔蟬又道:“陳天,你來回答,何為君子。”

陳天起身回道:“父親曾言,君子乃識天下之士”崔蟬道:“何為識天下之士”陳天道:“當今天下上有天子,下有黎民。為安樂之道,識天下之士將順之。”崔蟬又道:“那若如今天下大亂,外有敵患,內有奸臣,又當如何。”陳天又道:“當攜三尺青峰,立不世之功”崔蟬道:“記住,君子之道,乃蒼生之道,不可困於禮仁之中。”陳天點頭應是。

崔蟬又道:“今日,諸位可行以君子之事。陳天,你留下”眾人應諾後,紛紛前去行君子之事,陳天留下,問道:“先生,為何獨將學生留下?”崔蟬道:“你與你的師兄弟不一樣,未有讀過聖賢書,這是《義》你且仔細琢磨。”說罷,便把書放到他跟前,陳天頌讀,每遇不識之處,便問於崔蟬。不久,日過未時,陳天拜叩後便回到家中。

陳天回到家中後,見其父陳玄倒弄棋盤,便問:“父親,您在做什麼?”陳玄不語,陳天便知曉不可問,回到閣家中,誦讀《禮》。門外,陳玄看著棋盤,輕聲道:“老夥計,天兒日後入京,你可要幫我照顧好啊”